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发展报告 动力谷发展研究中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硬质合金行业已迈入成熟期,市场集中度高。切削刀具、矿用工具和耐磨用具是硬质合金三大主要应用领域。国外巨头企业以粉末制备、表面涂层、合金深加工等技术优势垄断了全球高端市场,营业利润是中国的2-2.5倍。中国硬质合金产量占全球的1/3以上,以产量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产量居全球第一,技术差距与国外在逐渐缩小,总体上呈现产量高、创收低、上游集中度高、资源回收利用低、行业竞争加剧等特点。产能分布以原材料为导向,主要集中在钨矿分布区,国内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有株洲、厦门、自贡、赣州。

    二、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状况

    株洲是中国硬质合金规模化生产的发源地,处于国内钨及硬质材料行业的主导地位。

    一是产业基础厚实。株洲已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基地,年产量全国第一,硬质合金、难熔金属制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5,数控刀片刀具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2;与美国通用电气等全球诸强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形成了以黄伯云、左铁镛院士领衔、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为支撑的人才创新梯队,拥有以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多层次科创体系。

    二是企业聚集明显。产业呈集群化发展之势,区域集中度全球第一,聚集了先进硬质材料及关联配套企业755家(含小微企业),其中规上企业93家,行业内拥有株硬集团(中钨高新)、欧科亿、华锐3家上市公司,株硬集团龙头效应突出。

    三是技术话语权突出。掌握了基体材质、精密成型、研磨加工、涂层表面处理等核心工艺技术,拥有可转位数控刀片及配套刀具、高端零件、高纯金属等国内一流的生产技术,实现了ISO标准车刀、螺纹车刀、异型刀具等多项核心硬质材料产品的国产化,可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

    四是转型升级加快。株硬、株钻、欧科亿、华锐等骨干企业相继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电动机、智能机器人,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株洲先进硬质材料产业主要问题在于:

    一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产业链上游缺失,对中钨高新所属矿山企业及江西省依赖度高;中游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下游开拓不足,延伸性应用不多。

    二是产品结构失衡。高端产品比重小,收入占比只有35%;中低端产品比重大,产能过剩。超硬材料产业高端制品收入占比更小,仅有10%左右。

    三是关键装备与技术难以突破瓶颈。设备国产率低,关键设备国内无法生产。纳米结构涂层、低密度与高硬度特性新组元合金及表面热喷镀等工艺技术有待突破。产品开发迭代速度难以与国际齐步,一直处于追赶状态。

    三、发展建议

    (一)强化原材料保障,补好产业链缺失端。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以产权为纽带,加强国内矿产所在地政府和资源企业的合作,参与国内矿产资源投资开采,同时注重在国外进行矿山投资布局。继续求助省政府,请求报告国务院协调中国五矿、海南省政府将中钨高新总部落户株洲,以株洲为核心整合五矿旗下钨钼资源,壮大为自主可控的硬质合金区域总部经济。以区域合作为契机,联合赣州和郴州缔结产业协同湘赣联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支持设备制造企业提升设备研发能力,确保产业安全。用好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个性化刀具订制服务、机械加工系统解决方案等下游领域应用拓展。

    (二)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打响国际性“最硬城市”品牌。围绕打响以硬质合金集中度全球最高为内核的“最硬城市”品牌。

    一是始终坚持以产品品牌树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树集群品牌、以集群品牌树产业品牌、以产业品牌树株洲城市品牌。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的申报和保护,积极参加技术行业标准的制定,增强行业标准体系国际话语权,全面增强知识品牌地位。

    三是通过定期举办国际展会、学术论坛等国际性和区域性活动,增强株洲影响力,形成行业发展风向标。

    四是以株洲为主阵地,把全国性行业协会做实做强,把行业杂志办好办强,把行业数据资源收集和应用做成龙头型平台,形成整体性宣传效应。

    五是突出龙头带动,将专有技术公司打造成小巨人公司,将上市公司打造成引领性公司,将株硬集团打造成国际型品牌公司。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协同作战,避免同质过度竞争。

    六是制定并实施线上线下系统性宣传方案,将株洲和株洲硬质合金产业推向全球。

    (三)加快开放步伐,坚守创新发展。

    一是加快对内开放。强化本市行业协会作用,支持本市行业内企业加强全面合作;增强区域合作,尤其是要积极顺应长株潭一体化,在材料研发和产品应用方面加强长株潭产业链互补;加强与原材料基地、其他行业内企业合作,确保国家层面的安全发展;

    二是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与山特维克集团国际巨头的交流与合作,对标先进找差距;注重国际性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产品出口力度,强化与国际客户的互利共赢。

    三是做大做强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现有国家级平台,适应国家科创平台发展新趋势,成立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四是加强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瞄准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联合攻关,瞄准市场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形成以产促研、以研促学、以学促产良性循环。

    五是建立机制,推动检验检测基础研发平台资源互通互享。

    六是构建“揭榜挂帅”机制和平台,精准且低成本解决企业发展技术“瓶颈”。

    七是支持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有色金属职院等高校联合企业共同开设复合型学科专业或者课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