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水炎陵神农谷段。通讯员供图
枫溪港。通讯员供图
渌水醴陵段。通讯员供图
洣水攸县段。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文阳荣 兰岚 张伟 罗丽虹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是老百姓的期盼和追求,也是各级河长的使命与担当。
这些年,我市各级政府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防、治、建、控并举,对大小河湖进行系统治理,一个个“黑臭河”“伤疤河”蝶变成群众眼中的“生态河”“幸福河”。
上个月,2021年度湖南省“美丽河湖”公布,洣水攸县段、渌水醴陵市城区段、枫溪港、沔水炎陵县神农谷段榜上有名。至此,我市已有11条河湖获此殊荣。
新晋的美丽河湖缘何美丽?美丽背后的有哪些举措?待记者为您一一道来。
1
洣水攸县段
攸县,因洣水而妩媚动人。攸县境内,29.5公里的洣水汩汩流淌,清澈的流水与两岸的草木交相辉映。茶余饭后,漫步于洣水风光带,迎面而来的行人一脸春光。
“这些年,攸县全面推行河长制,着力治理河湖乱象,重点打造样板河湖,先后对洣水进行了防洪堤的修建、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河道清淤疏浚、洣江风光带建设等。”攸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勠力同心治理,洣水攸县段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洣水攸县段“美”的背后,是一场久久为功、功在千秋的治理理念和作为。
封堵污染源头。近年来,该县投入资金近4亿元,推进矿区污染治理,共实施矿山综合治理项目368个,全面恢复矿山环境生态,治理矿区垃圾污水污染;以“清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缔搬迁洣水、攸河沿岸100米范围内生猪养殖场75家,完成了1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减少了面源污染;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改造排污管网近千米,封堵污水直排口20余个。
整治非法采砂。该县自提出“洣水攸河两江四岸生态保护与区域开发”战略以来,关停洣水沿线砂场22处,将洣水城区段列为禁采区,对城区段5家砂场责令停止生产作业行为。2015年、2017年该县实行了两轮河道砂石开采权公开有偿出让,有效维护了河道采砂秩序,规范了采砂行为。
强化河道巡查。各级河长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河道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及时上报、及时交办、及时处置,确保河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坚持开门治水理念,成立“水上清洁队”,人员由原来的8人增至15人,建设水上拦污栅7道,拥有作业船舶7条,从而确保河道保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2
渌水醴陵段
“一江碧水映白云,悠悠渌水泛清波”。
位于醴陵东富镇的莲石村,是渌水经江西入湘的第一村。村党支部书记、村河长张平沿着岸堤每周巡河一次。
上游3公里,是江西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仁冲村。近日,张平遇见了正在巡河的通仁冲村党支部书记文兆群。
“你们打捞垃圾工作做得好,为我们下游减了不少压力。”张平说。
“保护好这条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文兆群回应。
曾几何时,渌水两省交界金鱼石断面的水质多项指标长期超Ⅲ类水质标准,有些月份为Ⅳ类甚至劣于V类。这三年,渌水变绿,水质稳定和优于国家Ⅲ类水标准,部分月份还达到Ⅱ类。
渌水是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罗霄山北麓的江西杨岐山,上称萍水,下叫渌水。上游湘东区聚集了钢铁、化工等企业,下游醴陵、渌口沿江布局着陶瓷、建材等产业。“湘赣两省两地多层面发力,探索渌水保护与治理新机制。”醴陵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两省共同签署《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通过“对赌协议”来治水。两省、两市的水利、环保、河长办等部门随之跟进,推进渌水流域联防联控联治。
醴陵市成立样板河建设领导机构。在渌水流域68公里范围内,重点打造渌水—莲石—大屏山示范段、醴陵城区河段、石亭镇示范段3个示范河段。沿渌水19个乡镇沿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启动,湘赣边区示范段建设开工建设,入河排污口、清四乱、畜禽养殖整治等工作有序推进。该市还引入了华夏基金,建设湘赣边区示范河段。
位于醴陵城区河段的“瓷城古韵·一江两岸”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集防洪、黑臭水治理、城市雨污分流、古建修旧如旧、老城区穿衣戴帽、景观、休闲、购物、美食、旅游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渌江河的水质。这里也将成为城市的宜居生活空间、城市文化形象地标、游人向往的休闲胜地。
3
枫溪港
空中俯瞰,美丽的枫溪港犹如飘动在城市版图上的“绿丝带”,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枫溪港,是由东向西流经芦淞区南部地区注入湘江的一级支流。唐大历四年(769),杜甫从潭州(今长沙)去衡州(今衡阳市),在株洲境内行舟三天,留诗九首。“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这条小河因两岸枫树很多,被人们呼为枫溪港。
枫溪港董家塅街道段流经人口密集区。几年前,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枫溪港,造成水体黑臭。2019年6月,芦淞区投资3.16亿元启动枫溪港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分内源治理和外源截污两个标段。其中,内源治理标段包括枫溪港内全长5.1千米底泥清淤外运,一座拦水板拆除重建,以及迎新路往上游长2.4千米的水生植物种植、岸线绿化、小品设施、驳岸整治、电气照明等岸线整治工程。外源截污标段核心在管网,在董家塅片区及枫溪港沿线新建截污管道约7千米,片区3万人的生活污水都将统一汇入枫溪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及对其边坡设置护岸,保护边坡免受洪水冲刷,减少水土流失,使枫溪港的排涝防洪标准提高至100年一遇,从而为芦淞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整治后的河道形态自然弯曲,沿河种植有海棠、美人蕉、香樟、桂花等十余种观赏美化植物,岸坡设有游步道、亲水平台,亲水台阶、文艺娱乐场所和健身设施,既方便居民沿河观光休闲又满足居民休闲健身需要。
“呵护好一条河,不仅是水清岸美,更是因河而生、与河相伴的民俗和文明。”芦淞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枫溪港样板河宣传长廊“打卡”景点,把株洲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人文元素注入“水文”,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河长制文化,自觉参与到河湖保护行动中来。
4
沔水炎陵神农谷段
潺潺沔水,一路奔腾,在炎陵县境内长56.1公里,养育着20多万百姓。
昔日,河水时常泛滥,淹没道路、农田,流入居民区,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018年以来,炎陵县投资1100万元,打造沔水样板河,该区域河段的防洪减灾能力大大提高,保障了区域防洪安全、粮食生产安全,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为沔水流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污染根子在岸上。炎陵县河长办牵头,水利、环保、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齐心协力,勠力治水。经过综合整治,目前已形成山水相依、满目葱茏、诗画意境的“水乡景观”,沿线村人居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河湖美不美,关键在河长。该县以细化的规章制度、严肃的问责机制确保治水工作长效管理的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乡镇第一总河长,乡镇长担任乡镇总河长;村主要负责人为相应行政辖区内的河流管护责任人;强化联村干部主体责任,对水域进行巡查。各村制定了包括河长制内容的村规民约。实行河长制以来,该县将水环境综合治理列入乡镇河长制工作督查重要内容,加强了对河道的巡查、清理等工作,并且建立考核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管护机制。
因水而美,借水而兴。炎陵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河长制+旅游”,深度挖掘河湖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将炎帝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以县城为核心,以县旅游环线串联境内核心旅游资源,打造祭祖祈福板块、养生度假板块、红色体验板块的“一心一环三大板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居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