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人的元宵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肖喜林

    提到元宵节,渌口人的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浮现“耍龙灯”“吃元宵”之类的场景。

    小时候,母亲总会在正月十三的晚上,将提前将糯米用布袋扎好放在水桶里浸泡起来。到正月十四上午,母亲就拿出脚盆,在上面支起石磨开始磨糯米。我和妹妹也会在旁边帮忙添水、添糯米、推石磨……不一会儿,手臂就开始有点酸痛了,我和妹妹开始打退堂鼓了,准备脱身而去。母亲总会叫住我们,没有“劳动最光荣”“坚持就是胜利”之类的大道理,母命不可违,我们也只好继续咬牙坚持着。看着母亲不紧不慢地推着石磨,我们就铆足力气欲加快磨米速度,母亲同样止住了我们的行为。母亲说磨快了,糯米粉就会粗,粉子粗了,做出的汤圆口感就不好。长大后,我才从此事慢慢体会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三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磨完了糯米粉,我和妹妹长长地吁了口气。母亲便将磨好的糯米粉将布包好,悬挂在梁上。等到正月十五,糯米包里的水已沥干,母亲便将糯米粉摊在案板上开始做汤圆。我和妹妹也在旁边揉捏着各自的创意汤圆,有展翅欲飞的小鸟,有活泼可爱的小鸡,还有胖乎乎的熊猫……望着奇形怪状的汤圆下锅,等到煮熟浮上水面,母亲告诉我们汤圆熟了,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上自己的作品,再加少许白糖,尝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感觉这是世上最美妙的食物。

    每到元宵节,我们总会跑到街市上去看“耍龙灯”。耍灯人身着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龙灯翻江倒海般舞动着,看得我和妹妹频频叫好。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有节奏的鼓点声,龙灯上下翻飞,金灿灿的龙灯开始向各家各户飞去,飞过热闹的街道,飞过高大的楼房,飞进每一个家乡人的心中。彩龙飞过,留下了一道道五彩斑斓的弧线,为新年平添一抹幸福的色彩。

    参加工作以后,曾见过朱亭镇黄龙桥在元宵节那天有“抬火龙”的表演。那日晚间,黄龙桥街上,锣鼓喧天,炮声如雷,二三十壮汉抬着一条长达一百五十米的“火龙”穿街而过,“火龙”上的彩灯大发光芒,把街道衬托得更加绚丽多姿。街道两旁站满了熙熙攘攘的观灯人,众人高声欢呼,热闹非凡。

    眨眼过去好多年,回望往昔,在元宵节,一家人开开心心吃过汤圆,再相约一起去看“耍龙灯”,等到尽兴再领着孩子归家,又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