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异乡农民工的株洲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就地过年的农民工与记者交谈 ▶杨凡在工地上吃午饭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张威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吴楚

    6位农民工分别来自6个地方,在株洲工地上过了同一个年。

    除夕夜这天,他们选取各自故乡风俗最大公约数,做了12道菜。喝高兴了,用6种口音交换喜怒哀乐与风土人情。

    然后,大年初二早上七点,继续干活。

    6种口音12道菜

    故事发生在枫溪大道。为了服务重点企业以及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施工部门在608所路段开挖一条下穿涵洞,修了9个月,工程已经进入下半场。

    2月9日午饭时分,天阴晦且冷,32岁的杨凡捧着碗站在临时宿舍门口吃饭,碗里有肉汤和青菜。

    他来自常德市石门县,是6位就地过年农民工中最年轻的一位。其他5位,都是他的“老兄弟”。因为工程需要,大约春节前一个月,他们纷纷从外地来到株洲。

    55岁的吴新华是最老的兄弟,江西南昌人,从湖北荆门工地来到株洲。几乎同时,邵阳兄弟陈红旗刚结束郴州的活赶往株洲。

    河南洛阳兄弟曹英明上一单活在广东惠州。另一位河南许昌兄弟吴贾甲离株洲最远,他从四川甘孜州来。

    他们这一行,从一个外地到另一个外地是常态。但谁也没想到会在株洲过年。

    “除夕夜这天下午三点就下班了,过年嘛!想着早点搞饭吃。”说这话的时候,吴新华略显害羞地望向项目负责人,后者忙笑着说没事。

    建设公司为6人送来过年的烟、水果、糖果、油、米、两箱啤酒。但问题是,湖南、江西、河南,各地风俗不同,年夜饭怎么弄?要不要鱼?要不要肉丸子?中原弟兄在,上不上凉菜?

    “一年12个月,就做12道菜!”最后,还是掌勺的陈红旗说了算。

    他们喝到晚上十点,天南地北地聊。吴新华做了20年孔桩工人,说现在社会各方面都越来越规范,原来在广东,看见“烂仔”当街抢劫。曹英明来自“十三朝古都”,说,地里很多古董,不准乱挖。

    都跟家人视频通话。都没买新衣裳。“尽量少买,平常穿不上,我们到处跑,也懒得背,留两套体面的在老家穿就好了。”吴新华说。

    “每个人都有一颗炽热的回乡的心”

    可是,再体面的衣服,这个春节,也没能在老家穿上。

    尽管如此,吴新华的失落比不过他8岁的小外甥。节前听说外公不回家,外公又不会用微信发红包,小家伙都快哭了。

    杨凡虽然年纪小,却老成。“这不就是工作嘛,有什么办法呢。”他的工资卡交给媳妇保管,过年前几天,还不断叮嘱妻子,一定要给4岁的女儿买漂亮的新衣服。

    中原汉子曹英明倒看得开,“父母由大哥照顾,给家打个电话,一切都好就行。”

    六位异乡农民工中,有五位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除了陈红旗。他已经连续两个春节没回家了。他有四个小孩,从军的、未婚的、上中学的、还需要抱着的。

    起初,陈红旗话也不多,直到谈到“愧疚”。上个春节,他在广州的工地,那年他的老父亲瘫痪了,今年又没回去。

    “我们这一行,没有外人看起来那么自由。”陈红旗说,“每个人到过年都有一颗炽热的回乡的心,但干一行就要负起这一行的责任。”

    在交谈中,他们发现,各地大年初一的规矩几乎相同,那就是不出远门、在村里串门。这个大年初一,工地上的六人休息了一天。

    他们不打牌,一致认为,一年辛苦钱,打牌输掉了没得名堂。休息这天,他们睡觉、继续喝点小酒、与家人视频。

    虽然多少有点愧疚,吴新华的家人也理解他。“今年55岁了,有活干就多干点吧,再过几年都没工地要了。”

    坚守的意义

    事实上,除夕夜这天,除了6为孔桩工人外,这个工地还有一桌:前后门两位保安,炒了四个菜上桌。

    炎陵人缪春生是其中一位。如果说工地年夜饭有什么不完美之处的话,除了人实在太少,就是不能喝酒——门卫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但缪春生这个春节仍与家人团圆了。大年初三这天,他家一家老小,开了两台车,到工地给他拜年,一家人找了个餐馆吃饭。

    其实,大年初二,吴新华等6位孔桩工人已经忙活起来了,早上7点,起床给孔桩抽水,然后有条不紊地接着干活。

    工地的春节,大致就是这样。令人惊讶之处在于,聊到就地过年,民工们谈的最多的是坚守的意义。

    “滑坡治理存在安全隐患,孔桩已经挖了十多米,而山体又在动,只要停几天,混凝土性质、积水等等,都会产生麻烦。”吴新华说。

    眼下,他们只希望早点干完,然后尽快回到家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