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通讯员/文卓 陈秦华
立春一过,土地换新,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劳作。
2月10日,在醴陵市均楚镇青山村,裹着雨衣的农户迈着深深的泥脚,在艾草基地翻整沟渠,让憋了一冬的艾草根“透透气”。
1370亩土地,从荒芜到新生,起于一次“联姻”。去年3月,湖南龙艾麒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与均楚镇青山村村委会签约,共同推进“艾草种植乡村振兴项目”。而后,株洲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下称农交中心)迅速开展土地测量、协助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为项目推进提供了保障。
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株洲在全省先行一步。据统计,作为全省首家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农交中心自2020年11月启动运营以来,累计完成交易项目565宗,交易金额合计7.8亿元,流转总面积达到37.6万亩。
这个长在田间地头的“亿元市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有效“活”资源、搭桥梁?且听知株侠的解读。
打破信息不对称
唤醒“沉睡资产”
犹如春风劲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扎根基层、到农村创业去”,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就连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也被激活了财富密码。
渌口区龙船镇龙泉村,一个紧邻湘江的小村落。这里地肥水丰,适合农作物生长,但农民辛苦忙碌一整年,挣到的钱还没有外出务工划算。因此,每年春节一过,农户们又锁好家门,到更远的地方谋生,田间逐渐被荒草占领。
村级信息收集员一盘算,周边13个村民小组320余户农家,有近2200亩土地利用率不高。信息很快被关联到农交中心的信息发布平台,株洲美丽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一眼相中,实地考察后决定拿出上百万元流转土地,发展水稻规模种植。
上下连通,打破了资本选择和资源供给的信息盲区,让田间找到了往日的风采、乡村迎来了久违的忙碌。
知株侠了解到,早在2018年6月,我市就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湖南第一个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经过几年摸索,我市成功构建起“市县两级交易,市县镇村四级服务”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确定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9大类交易品种进入平台交易。
在株洲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大数据平台,知株侠看到,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项目交易现状、交易价格、公益类项目占比、交易规模等数据指标一目了然,并通过各项数据指标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市场运转、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详尽分析,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据了解,目前农交中心的项目交易已覆盖58个乡镇、206个村社,共完成交易项目565宗,交易金额合计7.8亿元,于茫茫乡野中长成“亿元市场”。
在知株侠看来,一个“信息对称、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交易活跃”的平台,把唤醒了农村的“沉睡资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添砖加瓦。
打通金融进入难
搭建起“信任桥梁”
今年春节期间,茶陵县火田镇卧龙村,又火了一把。驻村队员蒋晨凯发布短视频里,披着“雪装”的卧龙村一步一景皆如画,融在精致的果园里,散落在整齐的游步道上,引得网友“春心”动。
卧龙村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变美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筹钱的难度也在增加。此前村里规划上马的休闲旅游体验项目,因资金紧张一度停滞不前。
后来,农交中心为村里一块未承包到户的土地完善相关手续后,办理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鉴证书。村里拿到红本本,建设银行茶陵支行提供了184.2万元贷款,让一度按下“暂停键”的项目又活了过来。
在知株侠看来,从资本逐利性和风险规避的角度来看,农业农村领域都不是金融资本的首要选择,因为农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高,并且农业农村发展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受政策导向的影响较大。
如何让金融资本看上农业农村?
农交中心联合金融机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村信贷支持,同时积极跟进市政府金融办、银监会、人民银行等单位,共同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质)登记贷款业务探索。
我们看到,曾因为疫情影响,导致农产品滞销、运营资金周转不足的攸县泥脚巷村经济合作社,在农交中心的帮助下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还通过办理流转交易鉴证书获得了攸县建设银行200万元贷款。醴陵市泗汾镇茶田村经济合作社也通过农交中心流转1000余亩土地,拿到交易鉴证书后获得建设银行103.6万元贷款支持。
据统计,通过农交中心,全市共有32家农业经营主体、7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累计获得贷款5798.8万元的金融支持。
知株侠认为,“政企银交担保”模式的推出,搭建起了一座“信任桥梁”,让金融资本顺利注入农业农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找准利益平衡点 扯出“麻纱线头”
从0到1,龙新平用了十几年;而从1到6,她只用两年。这是龙新平连片规模种植艾草基地的数量,目前已超过3000亩。
早在2020年,中医高级针灸师、从事艾灸行业多年的龙新平,在醴陵市板杉镇寨下村打造了一个400亩的艾草种植基地。
由于最初与农户达成的是口头协议,等到租金付了,项目正式推进,有的农户却反悔了,要求追加土地租金。龙新平无奈,一度打起“退堂鼓”。
农交中心工作人员来了,对双方宣导政策法规知识,协助他们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并将这片土地纳入村集体统一管理,摆上“货架”。龙新平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流转土地,拿到白纸黑字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鉴证书,终于吃下“定心丸”。
事实上,在农村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违规违约的现象并不少见,导致经营主体、农户利益受损。此前,国家印发了引导性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防止浪费农地资源,损害农民土地权益。
而农交中心依托乡镇服务站与村社服务点,构建起“市县两级交易,市、县、镇、村四级服务”网格化体系和四级联动市场体系,通过政府认可的平台颁发交易鉴证书,让流转双方找到了利益平衡点,也避免了纠纷的出现。
“今年,我们将建设2000平方米的加工生产线,让艾草产业接二连三,为乡村振兴赋能。”龙新平有了新的谋划,在全市扶持10个村种植艾草,打造艾草产业连锁品牌。
找准利益平衡点,就扯出了“麻纱线头”,让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有了大干一场的勇气和决心。醴陵天睿公司通过农交中心从相邻的多个村组流转了1000多亩农田,让当地农民实现了土地租金收入、产业分红等财产性收入的增加的同时,还解决了部分富余劳动力务工就业等问题;攸县皓特强公司在杨木港村流转了7500多亩荒山林地用来发展油茶种植,农交中心获悉后第一时间为其规范流转合同,避免了各种纠纷的发生……
这些生动的故事,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亿元市场”里随处可见。去年,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农村产权交易指导处处长李二超在我市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株洲模式”推广出去,努力为全国、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新路。
知株侠有理由相信,随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这个长在田间地头的“亿元市场”持续壮大,株洲的乡村振兴工作能够打通更多的难点堵点,在敢为人先的三湘大地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