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庆祝春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网综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中国传统新年——春节。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庆祝这个隆重的节日的呢?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规定每年十月初一为元旦(即那时的过年)。这个时候正好是丰收时节,全国上下沉浸在硕果累累喜气洋洋的氛围中。

    两汉魏晋南北朝

    汉武大帝时期,经司马迁提议,汉朝天文学家们创立了“太初历”,将原来秦朝春节日期改为正月初一。

    西汉经济日趋繁荣,百姓们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作为礼仪之邦的汉朝子民,在春节期间除了祈福庆收之外,祭拜祖先也成了当时人们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各式各样种类丰富的庆祝活动中,春节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节日。这个时代的庆祝习俗愈渐丰富多彩,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阳、游乐赏灯统统都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除夕”和“守岁”在晋代就有记载。除夕之夜,合家团圆,美酒佳肴,彻夜不眠,大家一起倒计时迎接新年的到来。

    唐朝

    如果生活在唐朝,春节期间,不制作一些“新年贺卡”送人,就会显得跟不上潮流。这里的新年贺卡在当时被称为“拜年帖”,皇室用金箔制作后赐予大臣。老百姓用梅花笺纸题辞祝贺赠与亲朋以表心意,小小的贺卡被赋予浓浓的情谊。

    唐朝在历朝历代中有着传奇地位,唐朝社会风气非常开放,女孩子钟爱打扮,尤其在春节时候,好饰梅花妆。也就是妇女在脸上画各式美轮美奂的图案,“斜红、面靥、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花样百出。

    此外,如果你在唐朝当公务员,春节期间,还可以享受到为期七天的休假,这还要多谢唐玄宗颁布的《假宁令》。

    宋朝

    如果你生活在宋朝,又恰巧是吃货,那春节一定是你最幸福的时刻。北方人过年喜欢吃的饺子开始在这个时期流行。除此之外,餐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经典美食:东坡肉、屠苏酒、百事吉、春盘、鱼生、术汤、索饼五辛盘等等。发完拜年帖,吃饱喝足之后,一家人在通宵不绝的爆竹声中迎接春节的到来。这个时候,人们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的爆竹,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中人们的辛酸得失在这响彻天际的爆竹声中统统烟消云散。

    明朝

    如果生活在明朝,你会发现过年的习俗变得十分成熟且相当隆重。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成为了当下盛行的习俗和活动,赏灯尤为受到人们的欢迎。

    春节期间,各地制灯工匠和商人云集京城,把自己的产品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灯市上形形色色的花灯,应有尽有,专程前来观赏的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整个都城都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灯海世界中。

    还有一种活动是必备的,而且非常火,这项活动就是鞭春牛。当然,这头牛一般是泥糊的或者纸扎的,照例是官员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排位大小依次鞭打,最终是将一头土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将碎土扔进自己田里,就是丰收吉兆。

    清朝

    如果生活在清朝的皇城根下,除了走亲拜友,沿袭旧俗之外,过年时期逛庙会是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

    逢年过节之际,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家门上张贴“福”字,而在古代,什么样的“福”字最荣耀、最讲究?当然是皇帝御笔书写,用于赏赐下臣的“福”字了!从清康熙帝开始,这就是皇帝过年时的惯例:御笔赐福据考证“天下第一福”,就出自康熙帝手笔。

    这个时候的庙会已经与商业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以北京厂甸庙会为例,春节期间,人头攒动。庙会中地摊林立,珠宝、书画、古董、碑帖、首饰、花卉食品摊位样样尽有,卖艺杂耍戏曲表演种类丰富。无论摊贩还是市民,都希望在这个喜庆时节借庙会之际,图个新年吉利财运亨通。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