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罗玉珍
前言
今人的新年越来越有趣,可看可玩的琳琅满目,这有赖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古代,大家依山傍水生活,没有手机电脑,没有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和玩具游戏,可人们用智慧和热情,营造热闹有趣、喜庆快乐的新年氛围。本期文苑,我们特辟专版“古人如何过新年”,向您介绍古人与古诗中的新年,让大家感受古老的温情与祥和,同时祝愿您在虎年里平安喜乐、万事如意!
那时的人这样拜年
春节有很多习俗,拜年则是新年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那么,古人的拜年习俗有哪些讲究呢?
●拜年的起源
据记载,最早的拜年起源于大年三十人们因为担心年兽的袭扰而选择躲在家中,直到正月初一早上才开门互相拜访以恭贺新春并庆贺没有被年兽吃掉。
自古以来,拜年的习俗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向长辈叩岁;另一种是平辈之间的相互道贺。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进屠苏酒。”意思是说在正月初一这一天,无论是长者还是晚辈都要整理衣服和帽子,晚辈要按次序向长者进椒柏酒和屠苏酒,从这段记载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拜年的规矩。
●宋代拜年开始使用“拜年帖”
社交性质的拜年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宋代,上层士大夫就有用名帖互相拜年的习俗。宋朝上层社会中,倘若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幅”两字。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名刺”就是现在贺年卡的起源。“名刺”用梅花笺纸裁成,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的姓名、住址和恭贺文字。仆人拿着主人的“名刺”代替主人拜年,一是士大夫交友广、关系多,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时又费力;二是有些人关系一般,甚至有些芥蒂,所以就不亲自前往,免去了见面拜年的虚情和尴尬。
●古人的“拜年帖”上通常都会写些什么呢?
其实,古人的“拜年帖”上写的字并不会很多。唐贞观年间,国泰民安,唐太宗在新年时大宴群臣,曾用赤金压制贺年卡,镌刻御书“普天同庆”作为赐赏,恭贺佳节。普通的文人墨客通常是在纸片上绘制一些象征吉祥的花卉、人物等图案,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送给亲友,以此贺岁,一张贺年卡往往就是一帖精美的书法作品。
宋代的“拜年帖”只是流传于上层社会人物的一种拜年方式,直至明代,通过“拜年帖”拜年的方式才渐渐进入市井生活。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文征明曾在《拜年》诗中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可见当时贺卡起到了联络感情和互相拜年的作用,既方便又实用。
明代的“拜年帖”已经从士大夫阶层走进普通人家,包装也更加精美繁复。比如有的“拜年帖”用红绫(一种红色丝织品)制成,上面撒赤金形成文字;有的“拜年帖”所用的材料是整幅织锦,上面的吉祥话语是预先织成的。
到了清代,帖子上不但要署名,还要用印,而且有了专门盛放“拜年帖”的拜匣。它是一种用料名贵的木盒,上面雕刻花纹,甚至还装饰着金银等物。匣子里除了放一张“拜年帖”外,通常还会放一些古玩珍品、金银珠宝,有的甚至直接放银票。
●清朝时开始“团拜”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连年谊,以敦乡情。”大家欢聚一堂,拱手相拜,省去了到处奔走拜年的劳累。不过,在团拜之后,很多人仍要去上司处拜年,借机送上一份礼品。亦有志同道合的同僚,登门拜年,你来我往,把盏品茗,倾心交谈,吟诗作对。
●古人拜年的仪式有哪些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则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彼此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家里拜年后,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由此可见,拜年是有序的,先拜家长,然后再拜邻居亲友;本人去不了的,还要派子弟前往代拜;有的有矛盾一年也不来往,这时也互相拜年,相逢一笑泯恩仇。
从仪式上看,拜年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作揖,双手抱拳前举,抱拳时,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叫“吉拜”;反之,右手握左手,则是“凶拜”。行礼时,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使用。
三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拜年,亦可用于平辈间拜年,男女皆行。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边行礼边口称万福。现已鲜有袭用。
五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
已西新正
[宋]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律,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赏析:这首诗讲到天地、乾坤、岁月、山河,视野不可谓不大,但最终落到实处,讲的是老百姓过年,正因为有老百姓过年的这种喜悦,天地的风霜仿佛都没了,乾坤的气象都温和了,岁月虽老,但也添了新意,山河虽旧,但充满了春意,屠苏酒都把人喝醉了,人人欢声笑语,好不快活。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赏析:这首诗朗朗上口,词句比较华丽,写出了宫中的繁华绮丽,但读起来却有一股清朗之气,尤其“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这句,读来让人如沐春风,而“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也让人感到故岁离去新年到来的欢乐气氛。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赏析:除夕之夜,孟浩然在乐城张少府宅度过。张子容为孟浩然的相知好友,在朋友家喝着柏叶酒,吃着年夜饭,守岁听曲,共叙友情,一定是令人心情愉悦的。府内画烛长筵,客人热闹,灯火辉煌,好不气派。这种气氛,读来令人羡慕。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
[唐]刘禹锡
渐入有年数,喜逢新岁来。
震方天籁动,寅位帝车回。
门巷扫残雪,林园惊早梅。
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
赏析:年岁渐老的刘禹锡仍然在这首诗中表达了非常乐观、豁达的心境,对与新岁的相逢表示欢喜。本诗除了描写开朗的心境,也写到了深冬时节的残雪和早梅,有情有景,如临其境,仿佛一幅画。后又描写到一个更让人动容的画面,即举杯喝酒的场面,“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友谊感人,其乐融融,读来也颇有豪气。
探春令
[宋]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媂,戴得更忔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赏析:在这首诗中,华美、朴素的词语交相呼应,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过年场景。笙歌响起,华筵开始了,“喜新春新岁”中两个喜字,将那股子喜气毫不吝啬地写出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喜气洋洋贺新岁,亲戚朋友都来了,穿戴漂亮,相互敬酒,祝愿大家在新春以后都吉祥如意。结尾十分通俗易懂。
除夜
[唐]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赏析:真是一首朴素的好诗啊,虽是古诗,放在现在也毫不违和。诗中描述得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他们正在那儿辞旧迎新:扫除茅舍里的灰尘,用一烛清香朝九霄拜一拜,送走这残留的腊月的气息,一年就剩下今宵了,很快就要过新年了。生一盆大火,点一些爆竹,听着它的轰鸣声,吃着年夜饭,多么开心啊!下雪了,瑞雪兆丰年,农人们知道来年的农事能够有好收成,描写得一派和平喜悦。
迎春
[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赏析:对这首诗中所言,你是否有同感?至少,“春在千门万户中”这句是让人非常有共鸣的吧,新春一来,所有老百姓的家中、心中,都充满浓浓的春意。这是人性的表达,是一种亲民的,接地气的表达,在诗人眼中,“肩摩毂击乐融融”,描写的正是过年的热闹,写出了老百姓们的和美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