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小屋如何“自给自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为“零碳小屋”(2021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西侧,一个长宽各6米、高2.5米的灰白色小屋顶部,矗立着两组红蓝绿相融、颇具冬奥色彩元素的条状风叶,在冬日里凌风“舞动”,与晶莹飘逸的“冰丝带”外立面遥相呼应。

    “这是我们项目团队研发的‘零碳小屋’,冬奥期间它将作为‘冰丝带’服务和应急咨询的站点使用。”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说。

    零碳小屋“五脏俱全、食粮充足”,利用屋顶的风机和太阳能光伏板供应清洁能源,满足室内空调、办公设备、外墙大屏等用电需求,并装有热回收系统、电能储存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与智能调控,达到零碳排放。“建筑本身也使用了环保可回收的钢材料,小屋可以拆装移动循环利用。”该项目团队成员、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余碧莹介绍。

    2021年9月起,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国家速滑馆、清华大学等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之一——“低碳冬奥监测与碳中和调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赋能绿色办奥。

    从哪里来?有多少?怎么办?围绕冬奥场馆内关于碳排放的“灵魂三问”,该团队又开发了碳排放“测算控谋”技术体系,研制出冬奥碳测平台,扮演起冬奥碳排放“监测官”的角色,让北京冬奥会碳减排贡献有据可依、有数可查、有物为证。目前,项目研制的设备已应用于“冰丝带”和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