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罗欣
反反复复的疫情带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考验,也让我们有了从未有过的坚定——
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党员“站”出来,党组织“强”起来,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株洲是具有动力特质的工业之城,如何以党建为突破,协调和凝聚各方,赋能、增效,撬动大发展?2021年4月,我市创新实施的“动力党建”工程应运而生,率先从城市、农村基层党建入手,加快建设活力家园、实力乡村。
一个“支点” 撬动发展全局
动力,意味着能量。
红色动力到底能释放多大能量?或许仍有不少人心存疑惑。知株侠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两年,我们有了最好的证明。
2021年7月,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病毒,全市1.4万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扎紧一个个“小口袋”,从包围圈外围零新增、确诊病例零新增到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分别只用3天、9天和17天。每一次与疫病的正面较量,都少不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挺身而出。如今,68名“特派员”正“蹲守”县市区最前沿,督促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
也正是因为疫情,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认清了一个道理——
在基层,越是出力越能长力。越是用好党在基层的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越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为此,我市聚焦农村基层党建、城市党建及市直机关、国资、教育、卫健、“两新”五大行业系统党建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以“两新”党建为例,民企通过与国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从党建“牵手”到信息、技术、人才互动,“党建+”带出了“发展+”。中航发南方工业公司与西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材料开发运用等6个方面找到“契合点”,成立联合党员技术攻关组,成功攻克20余项技术难题。
当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正是时政圈“最热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明确要求大力实施“动力党建”工程。知株侠认为,“动力党建”工程率先从农村、小区破题,并将拓展到“两新”等更多领域,本质上是以党建为切入点,把服务端口前移,打造党建“聚能环”,打通服务“最后100米”,让组织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一个“支点”撬动全局,一项“工程”影响发展……这就是动力党建所蕴藏的澎湃能量。
一个“节日” 演绎治理创新
当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城市“森林”,曾经亲如一家的邻里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021年冬天的一场邻里“狂欢”,我们的城市迎来了久违的温情。第一届“幸福邻里节”,全市542个小区居民走出家门交流互动,找回“老街坊”,同享一家亲。
从陌邻到睦邻,市民们用行动投了“赞成票”:老业主周蓉和老伴从长沙搬回离开3年的芦淞区金碧花园小区;新株洲人杨程感觉融入这座城市,“成为一名真正的株洲人。”
作为“动力党建·活力家园”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幸福邻里节”从城市小区这个最小单元入手,通过建设一个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小家”,构筑更有活力、更具温度的城市“大家”。
短暂的热闹之后,小区并没有重回往日的“沉寂”。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小区党支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传统佳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欣然赴约、体验邻里生活。
面子“好看了”,是因为里子厚实了。健全“5+N”组织体系,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集聚下沉治理资源……全市1189个成熟居民小区,723个有了小区党支部,在职党员全部到所在小区“报到”;移交清理、盘活利用、发动贡献,一批小区居民终于可以走进“自家”的党群服务阵地;建立“四方议事”、项目众筹机制,4700余件居民“烦心事”得以妥善解决……
这其中,党员从“隐身者”变成“带头人”,党组织从“管理员”成为“贴心人”,有事就找党组织、有事找党员,成为业主的第一反应。
知株侠认为,这种反应,是对“动力党建·活力家园”工程的最好褒奖,代表治理创新取得了成效。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群众“心头事”变成了幸福事。问题解决在源头,矛盾化解在基层,也是当下念兹在兹的基层治理追求。
一场“接力” 破题乡村振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振兴愿景相似,但道路不一。
破题,从人入手。2021年5月,市税务局干部廖建华“再入村”。曾经参与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的他,这次作为市派芦淞区白关镇卦石村工作队队长,奔赴一场乡村振兴之旅。
和他一样,全市428支驻村帮扶队共1057人入驻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国红色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从脱贫攻坚而来,接力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意味着“动力党建·实力乡村”建设实质铺开。这项工程里,还有湘赣边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等。
在知株侠看来,从组织、队伍、产业等多个维度出发,以党建带动建设实力乡村,立足过去打下的基础,也是现实的机遇使然。
脱贫攻坚一役,2080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支“两委”班子,一批软弱涣散村得到加强……
2021年10月,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迎来更大利好。此前,株洲响亮提出打造湘赣边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沿G106国道、湘赣边交界地区两条纵向线,覆盖33个乡镇,42个村示范先行,市级领导干部联点指导,统一规范标识标牌,逐步完善乡村规划,探索推出红色金融模式……短短几个月时间,仅农村党员创业“红色贷”项目,就成功发放贷款1734万元,138户农民因此创业致富。
在产业振兴这个关键上,创新建立联村党委,通过强村带弱村,让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市1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清零,217个“薄弱村”退出,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111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动力党建·实力乡村”将持续在“创收”上发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的经济强村“多点开花”。
知株侠看到,如今株洲的乡村,有留得住的乡愁,写得出的期盼,看得到的笑颜。乡村振兴,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