桠枝塘社区书记叶红和网格员为老旧小区挂起红灯笼。芦淞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供图
网格员对辖区困难群众进行慰问。 芦淞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供图
网格员杨忠国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 受访者供图
网格员将“格防码”张贴在各村社区及公共场所的广告栏。 天元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周圆
春节,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是一年又一年对家的期待,是万家灯火的团圆与喜庆。然而,我市网格员们却仍在坚守岗位,保障服务群众安心就地过年、平安过年。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群众的平安健康,也是防疫之需的责任担当,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舍小家顾大家坚守防控一线
“儿子,你今年什么时候回来啊,等你们回来给你们包饺子。” “爸妈,今年我不回去过年了。”天元区栗雨街道王家坪社区网格员杨忠国打断了和父母的通话,那头的母亲短暂沉默后反而安慰起了儿子,“没事没事,现在疫情确实不适合回来,这样安全。”虽然“父母在,不远游”,但或许是杨忠国的“游必有方”让这对父亲母亲敞开了心怀。
春节期间,杨忠国依然坚守在防疫一线,每天在网格内摸排是否有外来返乡人员,张贴最新风险等级提醒、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引导居民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归家,在每天可以回家的人面前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杨忠国来说是他需要从年初就提上日程的计划,只因为社区有需要,只因为他觉得心安。
回想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不分白天黑夜,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设卡守岗,战斗在“抗疫”一线,只为保护辖区居民不被感染,只为守护来之不易的平安。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再难,顶着压力也要上。”现在,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战胜疫情,让群众过上一个温暖而安心的春节,有再多的思念也只能“电话寄相思”。
“我来自辽宁铁岭,来株洲20多年了,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我就留了下来,父母也表示能理解。”杨忠国第三次选择 “就地过年”,用最简单的方式守护着这个早已被他视为“第二个故乡”的地方。
同样的坚守和感动,在我市多个网格内上演。“扫格防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网格员的声音在街头巷尾久久回响。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无论他乡还是故乡,只有心安之处才是“吾乡”。
小网格织密疫情防控网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网格都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成为网格防控的重中之重。
“我是社区网格员,现在对你们家人口信息做个登记,请问你们家有从外地回来的人吗?家人中有没有发烧感冒的?这段时间要做好疫情防控,尽量待在家中不要外出,要注意保重身体!”天元区泰山路街道张家园社区网格员每天都要忙着走街串巷,提醒外地返乡人员必须提前通过“格防码”进行报备,和防疫专干、村医等上门走访返乡人员,叮嘱在家做好居家监测事项。
网格员充分发挥人头熟络优势,知晓人员返乡情况,主动上门开展排查登记,只需让返乡人员用手机扫一扫“格防码”后开展主动申报,人员信息自动填充,返乡人员只需填报来源地、来株居所、来株时间、详细地址等必填事项后提交即可,并且在提交后系统还可以对健康码和行程卡进行检查,第一时间确定人员当前疫情风险,从而使得返乡人员的疫情风险可以及时进行发现和管控。
为将防疫信息宣传到位,网格员利用小喇叭轮播、张贴宣传资料等直观有效的方式,提醒社区居民做好防护措施,营造出浓厚的防控宣传氛围。
“通过电子化扫码或者点击链接的形式,返乡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自己的返乡信息输入平台。登记二维码的使用能进一步缓解一线摸排人员人手短缺等状况,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率,避免了交叉感染,也提高防控工作效率,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健康。”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过年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不论是过年期间的生产生活安全,还是疫情常态化防控,网格员都不松弦、不懈劲,积极引导群众居家过年,严防疫情传播,确保过一个健康幸福平安年。
社区挂灯笼小区年味足
新春的钟声即将敲响,芦淞区龙泉街道桠枝塘社区辖区内有很多上世纪80、90年代的老旧小区,为了让辖区的老旧小区也营造起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氛围,社区紧锣密鼓的为老旧小区挂起了火红的灯笼,让辖区的居民们都喜喜庆庆感受到过年的氛围。
1月19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网格员一大早就走街串巷,在辖区居民的家门口挂起了一串串红灯笼,让他们提前感受到浓浓的年味,辖区居民纷纷表示:“这么多灯笼,红红火火的,年味很浓啊!”
具有浓郁春节气息的大红灯笼,不仅仅给节日增添了浓厚的色彩,也寓意着来年日子的红红火火。希望通过这种直观新颖的宣传方式,将社区装点得漂漂亮亮,既为社区居民送去了新春的祝福,也让社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年味”。
在南湖塘社区,网格员贺金桃带着棉衣棉裤看望了辖区特困老人易聪明,老人患有残疾,无儿无女,一直住在弟弟家,今年突患大病生活不能自理。了解到她的情况后,贺金桃时常去看望照顾老人,为老人做卫生、剪头发、代办各类事务。每当逢年过节,爱心帮扶从未断过,社区和网格员们时不时带着大米、食用油去看望老人。易娭毑说:“这些社区的网格员给我带来了温暖,真心地感谢你们。”
每天,各种各样的温暖都在网格内传递。这些温暖点点滴滴日益累积,犹如一壶清茶愈久弥香,亦如一缕阳光,暖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