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福州火车站工作人员给乘坐K1268次列车的返乡老人讲解乘车注意事项。 新华社发
1月17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站进站口,防疫工作人员和辖区志愿者查验进站旅客健康码、行程码。 新华社发(吴拯 摄)
2022年春运期间,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大白”在安徽合肥南站上岗,运用智能科技手段服务春运疫情防控。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月21日,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的民警在高铁列车车厢内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阅读提示
虎年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已经开启。今年春运,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保障难度加大。行走路上,让旅客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是交通运输部门的“考题”,更是这个新年最美的开启方式。
安心之路: 在“控”和“通”上下功夫
1月22日清晨,吉林省吉林市吉长城际公交候车厅内,“您好,请戴好口罩,测量体温,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卡”的提示音不断。在乘务人员的协助下,乘客依次完成扫码、测温、安检等过程,有序进站。
“每辆城际公交车都安装了扫码登记仪,各个站点上车的每位乘客都要扫码登记,做到疫情防控有迹可循。”吉林市双兴公交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张一一说。
面对疫情考验,今年春运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又要做好运输保障,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平稳有序出行。
“做好‘控’和‘通’两方面工作。‘控’就是科学精准实施交通运输管控,防止疫情外溢。‘通’就是多管齐下确保物资运输畅通,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也保障生产生活秩序稳定。”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说。
从旅客出行来看,今年春运客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在出行方面要做到科学精准引导。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刘振国表示,今年春运将总体按照减少人员无序流动、引导错峰出行的原则进行。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从春运前5天(17日至21日)客流情况看,全国共发送旅客近1.3亿人次,日均客流约2500万人次,与2021年春运同期相比增长约40%;但与疫情前的2019年春运相比,下降6成左右。“总体看,客流保持中低位运行,公路、铁路仍是主要出行方式。结合以往情况看,预计节前客流较为平稳,务工流、探亲流、学生流仍是春运客流主体。”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综合运输服务处处长曾嘉说。
顺心之路: 行走在外更通畅
在江西兴国西站候车厅,一位名叫“兴兴”的新“人”上岗,引来了不少乘客关注。
兴国西站客运员李非凡告诉记者,“兴兴”是智能机器人,可以自主完成旅客引导、安全宣传、问题咨询等车站服务,承担电子客票无纸化和日常疫情防控消杀“大使”,对站内地面进行消毒。
科技让出行更便捷。在河南高速公路鹤壁站,基于“远程控制”设计理念创新研发的混合车道自动发卡设备近日投入试运行。
当非ETC车辆行驶至车道时,系统能自动准确识别出车型、车牌和轴数等信息,并自动弹出通行卡。司乘人员领卡后,通行杆抬起,车辆顺利驶入高速公路,整个过程仅需4秒左右,而且实现了司机和其他人员的“零接触”,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
在长三角铁路,细节之中见温情。177个车站建成12306旅客服务中心,为旅客提供咨询、改签等服务;205个车站启用“验检合一”组织模式,旅客在检票口完成验证、检票作业,减少进站排队等待时间和刷证次数;上海虹桥、苏州、嘉兴南、扬州东、台州、安庆西等49个车站候车区提供座椅扶手扫码手机充电服务……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表示,为了确保旅客暖心出行,各地交通部门要加强与铁路、民航等部门协同合作,强化干线运输与城市交通衔接,做好到达旅客疏运工作,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加强春运高峰时段、重点路段的路网运行动态监测,引导公众错峰避峰出行。
暖心之路: 服务品质再升级
今年春运,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车站、公路还是机场,出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在广州,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在管内各大车站276台全功能自助售(取)票机上新增了改签功能。电子支付购买、未换取报销凭证的旅客,可以直接在自助售(取)票机上办理改签业务,无需再到售票窗口办理,往年售票厅退、改签窗口排长队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针对老年人、脱网人群和需要特殊服务的重点人群,铁路部门在线上线下全渠道开展关爱服务。线上持续提升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适老化等无障碍服务水平,老年人用注册12306账号填写的手机号拨打12306客服电话时优先受理,为老年人旅客线上购票、信息查询等提供便利。
各地纷纷提前开启农民工返乡服务。1月8日清晨,一辆来自广东汕头的“春风行动”农民工专用大巴抵达四川泸州合江县尧坝镇服务点,在经过测体温、查验核酸证明和信息登记后,车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分别转乘四川“金通工程”小黄车,踏上了返乡的路程。而类似这样的“专车”,当天共有43辆,分别从广东、福建、浙江等6省发往泸州,1700余名返乡农
2022年春运,在暖心服务中感受别样年味,在“安心”春运中踏上返乡归途。新的一年,必将如此温暖。
据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