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能力不足是最大短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支国

    古人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部署今年在全市“深入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这是警醒、是鞭策、是自强,这是新一届市委正视株洲发展短板,精准开出的一剂良方。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能力不足危险”。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诫我们,本领恐慌问题“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解决本领恐慌,提升干部能力,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地方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原因有很多,其中,干部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日前,本报推出特别报道《学苏州、学昆山、学深圳—— “重振雄风”,株洲干部需大干一场》。许多人读后同感:株洲最大的实际,就是干部能力不足,推动发展不够。我们与沿海城市、发达地区相比,表面上看,是经济指标上的差距,是营商环境上的疲软,实质上,就是干部能力的差距。

    前不久,“最牛局长”浙江工商局郑局长多年前“舌战”央视主持人董倩的视频,再度在网上热传,引起网民热议。这个郑局长,对工商企业发展情况相当熟悉,省内、省外,国内、国外,各种对比数据和案例烂熟于心、顺手拈来,机智中有学识,幽默处见水平。网民热议、点赞郑局长,其实是对高水平、高素质干部的认同与期盼。我市的一些干部也深有感慨地说:沿海开放发达地区的干部水平普遍高,我们多年前去江浙一带考察学习,他们的干部真的就是这样给我们作介绍,都是张嘴就来,谈政策、论优势、讲特色、说做法,一套一套。我们这边的干部,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身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发展一日千里,科技日新月异,改革爬坡过坎,需要广大干部逢山能开路、遇水会架桥,与时俱进,手里有“两把刷子”,勇于“破冰”“凿壁”“出圈”;省委要求株洲“发愤图强、重振雄风”,不能只是口号喊得震天响、胸脯拍得咚咚响,得凭真本事,吹糠见米,干出实绩;新一届市委提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奋斗目标,株洲人民期待早日实现,各级干部理应“一天当作两天用,三步并作两步走”,不能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不要总是抱怨没有干事创业、成长进步的机遇,而应扪心自问,是否真正具备了胜任岗位的能力水平?掌握了多少涉深水、渡险滩、闯难关的看家本领?各级干部应对标先进,以“政善治,事善能”的追求,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为政态度,强化“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全力提高能力素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把株洲发展之水“烧热、烧开”,把株洲发展之火“烧旺”、成势,让株洲发展之帆鼓得更足、更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