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谁,只要在城里购买商品住房,就必须缴纳房屋维修资金。它被称为房屋“养老金”。
假设你住在18楼。某天电梯坏了,要大修,得用“养老金”。根据传统办法,首先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业主签字表决同意,再按规定走流程。
接下来你需要的,除了运气就是忍耐。你得祈祷有配合的邻居、热心的业主代表或组织、尽职的物业公司,此外,你可能至少要爬2个星期的18层楼。
电梯故障已然成为当前小区生活最为多发且头疼的问题,而维修资金使用难则是长达十余年的“老调重弹”。
新老问题交织,当真束手无策了吗?
去年,株洲在全省率先推出“房屋维修资金增值收益购买电梯保险”试点。一年来,从借鉴外地,到改良做法,再到大胆突破,株洲终于拿出一份“株洲方案”,试点电梯达503台。
“株洲方案”试图在规则并不完善的领域,找到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试点情况也证明其确实有效。
但,正如所有改革一样,要想进一步放开手脚、扩大成果,它依旧呼唤更包容的环境、更高层支持、更鼓励的制度。
“双重困局”: 新麻烦在增多 老问题没解决
电梯带来便利,也正在带来困扰。2020年,株洲市长热线关于电梯故障投诉有676条,几乎日日有投诉。仅一年,数字便翻了4倍,2021年投诉3033条。
普通业主很难搞清楚小区电梯坏了依法依规到底该怎么办。电梯管理责任方实在太过复杂,涉及业主、物业公司、电梯制造商、维保单位、维修单位,条约层层交织,借口随处可寻。
房屋维修资金从诞生之初到今天,唯一没有争议的就是它的“沉睡”。“双三分之二业主参与表决、参与表决业主双过半同意”的业主表决规则注重的民主,而并非效率;繁琐的提取流程侧重的是安全,而不在便捷。
去年,湘银物业区域经理王学大在征集业主签字时,有几户始终不同意。同时,出于对报价、资金安全或责任心的种种怀疑与担忧,部分业主开始投诉。事情在反复协调失败中艰难推进。
最后,区级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出面,几位领导陪着王学大在楼栋里挨家挨户穿梭3个多小时,总算搜集到业主签字。到那天,电梯已经坏了将近3个月。
这并非极端案例,几乎每一台需要动用维修资金解决问题的电梯,都要经过漫长的拉扯。在湖南家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容看来,虽然耗费3个月,但事情好歹是解决了,“更多的故事结局是无疾而终。”
于是有了“双重困局”:随着商品房使用日久,以电梯故障为代表的小区公共设施问题正在增多;上位法长期滞后,房屋维修资金依旧“沉睡”。
2020年,株洲全市维修资金使用量共计2700万元,而全年全市维修资金缴存额已达到40亿元,使用率仅为0.6%左右,还不足1%。
投诉量居高不下意味着情绪在蔓延,质疑在升温,毕竟,连出门、回家都遇到困难,城市生活品质无从谈起。一个行业问题,已经演变成社会治理症结。
“小区事务繁杂多变,不满的情绪极易‘滚雪球’,‘新仇旧怨’不断扩大,从电梯到保洁到保安,小区治理将越来越复杂。”市内一名物业经理说。
照搬照抄外地做法行不通
保险公司与电梯公司人员一道上门解决电梯故障。 吴楚/摄
关于小区电梯维保,一般来讲,有三种情况。小故障,200元—300元以内,电梯公司解决;中等故障,1000元—2000元以内,物业公司掏钱;大麻烦动用业主维修资金。
实际情况中,如果遇上紧急事件,大多数负责任的物业公司会先行垫付维修费用,再等待后期业主维修资金偿还。但物业公司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长期垫付。
跟所有“替人管钱”的个人或机构一样,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对资金没有使用权更无所有权,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办事,就是最稳妥最安全的办法。
“但显然,问题日益尖锐,无论是作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业主,我们都不能把头埋进沙子里。”市房屋维修资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株洲的应对从学习宁波、成都等地开始。前者开展电梯责任保险,探索电梯维保、维修的一揽子风险解决机制;而后者尝试在维修资金使用中引入电梯保险机制。
2020年12月,株洲住建、市场监管、金融办三部门联合印发《株洲市关于推广“保险+服务”电梯综合保险 创新电梯安全运行的试点方案》,探索在电梯运行中引入保险机制。
一个月后,华晨御园、华晨国际两个小区48台电梯试点保险。三个月后,早安华晨小区15栋业主申请使用维修资金购买两台电梯的维修保险,成为全省首个案例。
因为牵涉甚广,“试验”在“谨慎”中推进。比如上述全省首个案例,就经过与省住建厅的反复沟通、反复研究政策,从启动到完成申请备案,耗时近两个月。
尽管如此,瓶颈依旧很快到来:覆盖面难以提升,“叫好却不叫座”。这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先行者”成都,目前试点电梯在该市所有参保电梯保险的承保总数里仅占比23%。
“起初我并不看好。”湖南家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容说,“事实上动用维资的前置条件并没有太多变化,依旧无法破解业主表决这一核心难题。”
以这种方式推动改革,明显不具备可复制性。
市住建局随后的调研报告证实了上述说法,并同时提到业委会少、业委会公信力及履职能力问题、手续流程复杂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状况,都会影响资金使用。”报告指出。
而试点小区的成效明显。比如,通过科技系统监督,试点电梯维保时长从原来十几分钟提升到50分钟。
成效与瓶颈并存,株洲要破题只能以更大勇气另谋他路。
“株洲方案”突破性在哪?
去年1月,有市民陆续收到短信,内容为个人维资账目余额及利息。具有戏剧性的是,很多人既不知道自己维修资金的账户余额,更不知道其还能产生利息。
房屋维修资金派息以年度为计息周期,利率按照央行公布定期基准利率上浮一定比例。计息金额根据每位业主账户余额的不同而变化。
跟维修资金本金一样,利息这一增值收益依旧不能直接取用,只能不断滚存入维修资金专户。
这成了电梯保险“株洲方案”的突破口:用利息购买电梯保险。梳理这一方案,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主要有两大突破。
其一,通过规模存储所产生的浮动利息建立增值收益统筹账户,按幢或单元建账;其二,申请使用统筹账户只需3名以上业主、业委会或物业公司提出申请,公示无异议即可使用。
为了确保利息最大化,市维资中心引入市场竞争,使专户银行竞优,最终实现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到了最高值。
在“株洲方案”中,基准利率之上的上浮部分产生的利息差,确定为维修资金增值收益,用以购买电梯维修保险。
其二,改革对电梯进行了划分,对于运行时长在五年以上的电梯,由3名相关业主、业主委员会,或物业公司提出申请,通过社区报备同意可直接进入公示程序,公示期间无异议即可购买,不再需要组织业主表决。
先维修、公示不表决的形式,属于应急维修机制。其实,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破解维资使用难也多从“应急使用”入手。
去年1月1日实施的《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就提出维修资金应急使用,即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可跳过业主表决直接动用,电梯故障就列在其中,原则是“先使用再公示”。
“电梯维修是应急维修最高发的事件,购买电梯维修保险本质上是让事故后处理变成事前预防。”市维修资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项改革不仅被湖南省委改革办列入2021年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在全国维修资金专业委会议上也得到了住建部的鼓励。
试点小区反馈:“株洲方案”呈现效果
从试点小区跟踪反馈数据看,“株洲方案”正在呈现效果。如,试点小区的维保时长保证在40分钟—70分钟。所有电梯故障维修周期从最短的15天变成全部在30分钟以内响应。
“此次改革思路清晰、方法得当、配合协同、探索有力,体现了改革担当。”在日前的一次调研中,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业主的钱用于业主”的改革原则,让诸多业主及物业公司开始行动。
在荷塘区,某参保小区住户易静不再担心像隔壁楼栋那样几个月坐不了电梯,“政府的改革,肯定要支持。”
在芦淞区,一位参与过购买电梯保险讨论的业主代表坦率地说,在现行规则之下,业主的本金与利息并未受损,而购买保险的增值收益部分,就算不用,也是放着“晒太阳”。
在天元区,试点开始后,胡容迫不及待的上报了公司很多项目,最终只有一个成功入选,她笃定,电梯保险是一件几方共赢的事情。
而对湖南科恩电梯工作人员曹聪来说,电梯维修不必再陷入拉扯,工作变得轻松了,走规定的保险程序,所有问题24小时内都会明确如何处理,小问题当天解决,一般问题三天内解决。
在王学大看来,引入保险机制,就多了一层监管,“现在只需盯住保险公司就行了。”
当然,眼下的“株洲方案”并非十全十美,它还缺乏更详尽、更高级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关于保险机构的服务内容及标准还需进一步确立,此外,依旧在等待本土立法出现。
“改革不是盯着政策找依据,而是以民为本探索政策空间。”市内一名律师评价道,“‘株洲方案’可贵之处在于,它立足民生实事,全力试图在本就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中找出一条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而市司法局一位专业人士则表示,改革试点必然会有创新和突破,但在法律框架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可以去探索,下一步将全力支持本土立法出台。
一位热心推动电梯保险的业委会主任则说道,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至少它的出发点是解决民生难事,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总是第一位的,“我们当然会支持,因为等到真出了事,谈再多事前如何如何,都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