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文艺
罗九湘
1951年6月,株洲建市。当时市区仅有一个鲁班殿,是供流动戏班不定期来演出的,并无正规的电影院。观众没有电影看可不行,休闲选择只有它。于是,1952年第一家电影院——人民剧院在一片需求中诞生。它可了不起,出生便创造了株洲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即设立了第一家院外售票厅,成立了第一家放映技术培训基地,成了第一家利用防空洞冷气进行剧场降温,创办了第一家观众托儿间,发行了第一份电影月刊《人民影讯》等。
据说,人民剧院放映第一部电影——苏联战斗片《沙漠苦战记》,当市民第一次看到银幕上有飞机、大炮和机枪,尤其看到汽车从前头开来,子弹对准自己射击时,一片惊慌:有的躲在座位下,有的大声呼叫:“吓死人咯!”有的则往外面跑……那惊奇的场景,与今天的3D电影一样,令人身临其境。
到了1962年1月,株洲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即电影公司)才成立。当时株洲人口17万,城市9万,农村8万。市区仅靠一家人民剧院放电影,是远远不够的。这样,1958年先后又兴建了株洲电影院,株洲影剧院和工人文化宫影剧院。
那时的电影票价,与现在每场的几十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故事片2角,包场1角8分,学生1角;纪录片1角5分,包场1角2分。票价不高,但翻墙入院或躲藏幕布下的小毛孩,时于黑暗中潜行;虽然有时发现后也被场务员揪住耳朵往外拖,但对于“逃票”,他们仍痴心不改,乐此不疲,享受童年那份难得的快乐时光。
1965年前的电影,可被看做是闪光的“片头”。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制片厂被迫停产。电影厂“断奶”,生产决定消费,在此大背景下的株洲电影也受到冲击。那时,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电影院也只能放映一些应时的新闻纪录片和《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以及《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老片子。影院放腻了,观众也看腻了,看得连三岁小孩都能背出台词来。
进入70年代后,经历了长久的压抑和文化的匮乏,市民对电影的期待与渴望再度变为现实——株洲电影呈兴旺景象。1978年,放电影3万多场,观众2400多万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1982年5月底放映《少林寺》,观众高达56.15万人次,相当城市人口的1.51倍,是株洲电影放映史上观众人次最高的一部影片。观众说了,影片打得过瘾,打得实在,打得好看,由此引发了武打片的热潮。1988年2月16日晚,市公司举办了株洲首届“迎新春除夕通宵电影晚会”,电影从凌晨一点开始至五点五十分结束,可说是家家满座,观众14000余人,发行收入一晚高达4887.92元,平均票价6角5分。
这一时期,市区又陆续兴建了天桥影剧院和红旗路影剧院,形成了以专业影院为骨干,厂矿俱乐部为主体的电影放映网络。与此同时,农村电影网也有了较大发展。1977年实现了社社有电影队,到1984年底,全市农村每2.3个村就有一个放映队,放映点平均放映79场,为全省之冠。那时,村里最欢迎的上级来人就是电影队了。当电影队的小车刚一在村头露面,不少的孩子娃就扛着凳子占位去了。
大片,或许是90年代出现频率最高的影视词汇。它的投资,往往超过当时平均制作成本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当海外大片、国产精品接踵亮相中国银幕时,便显示其超凡的吸金能力,不啻为当时较疲软的电影市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用电影制片厂的话调侃,面对市场竞争,他们不想总做“公鸡”,每天高唱《东方红》,还得去做“母鸡”,下蛋养活自己。1994年,株洲引进第一部美国大片《亡命天涯》,好评如潮,观影激增。1988年4月,耗资两亿多美元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犹似重磅出击,那“永恒的青春,不老的爱情”,借助光电声画这些现代化的艺术彩笔,将人类的美善丑恶描绘得出神入化和纤毫毕现。观众像被注入了兴奋剂一般涌向电影院,盛况空前。株洲放映14天306场,观众11.31万人次,总收入147万元,创历史单片之最,让株洲电影又潇洒走一回。
市场,毕竟是市场,了解市场,才能进入市场。当多元化的文化交流,诸如电视、卡拉OK、录像厅、歌舞厅等频入市场后,加上经营模式的陈旧,老影院肌体的衰退等等因素构成;电影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因而日子不好过。怎么办?如何脱困?
于是,“不信东风唤不回”,电影单位开始着眼长远想办法,创先争优抓实干了。株洲电影院投资35.66万元,改造影厅更新设备,率先成为全市第一家立体声和放映收入突破100万元的甲级电影院;株洲影剧院加大投资增添双电源,改造放映厅,成为多功能甲级电影院;株洲电力机车厂俱乐部和天桥影剧院,先后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3月,红旗电影院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改造成一个装饰典雅、包厢豪华、高靠软座、冷暖俱佳的特级电影院……
进入新世纪,开启新篇章,2001年,市文化局与株洲千金药业公司共同组建了“千金影城”。它拥有现代电影厅7个,可同时放映宽银幕、遮幅幕、普通银幕等多制式立体声电影、3D立体电影和高清晰数字电影。2003年开始营业,头一年票房收入就达292万元,创历史新高。2007年,“千金影城”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国家五星级电影院。但是,随着数家院线落户株洲,市场抢滩竞争激烈。“千金影城”、“万达影城”、“中影影城”等10余家影院,纷纷“鸟枪换炮”,争奇斗艳。于是乎,中国巨幕闪现株洲,数字化放映,星级式服务,加上院线制下片源的多元化等一系列改革,以及把购票服务与微信平台相结合等新举措,从而将株洲电影市场的一池春水,搅得波澜壮阔。
2014年,新成立的株洲市电影放映戏剧演出中心(即影剧中心),精心打造了广场文化休闲项目——株洲汽车城。这是株洲首家汽车电影院,占地近万平方米,采用目前国内首创的活动式收放巨幕,全钢铸造的近200平方米户外高亮大屏,可同时容纳60余台车辆观影。了不得!坐汽车观影,是一种超级体验;让家庭聚会、朋友约会、男女相会等放飞好心情,享受那份难得的时尚与洒脱。
2015年,中国电影110周年之际,全市电影票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这是株洲人民的一份特殊骄傲,这是株洲电影又一级新的里程碑。看电影,聊电影,守候新片,蹲点首映,业已成为当今市民不可或缺的休闲活动。于是,印迹清晰,形象喜人,历史继续……
说电影,道历史,一场电影一场梦,酸甜苦辣说不尽。株洲电影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今已过“花甲”之年。她是中国电影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也曾奉献过几片“花瓣”,但她致力于开拓和进取,在繁荣与创新中,必定会彰显出独特的个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