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命运共同体 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敬华兵

    近年来,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被形容为城市与企业的关系。当前,地方政府与中车系主机企业及配套企业命运共同体特征日益明显,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持。

    一、产业发展需要构建政企命运共同体

    城市群城市圈的比拼靠产业、发展靠园区、主体靠企业,环境靠政府,诸多因素需要构建政企命运共同体来推进和解决。

    多个维度看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从产业历史看,历史选择了株洲,田心也从“农田之心”成长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直至世界的轨道交通装备中心。从产业布局来看,株洲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主体,以核心部件、关键系统等为重点的集约型产业体系。从产业规模来看,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发展质量、集聚程度较高。从产业结构来看,存在着“重中游、轻上下游”的产业结构趋势。从产业效益来看,整个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主体的效益相对较好。从产业项目来看,项目建设呈现不均匀态势,打破现有资源的制约需要进一步努力。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是产业外部形势的客观需求。目前,国铁对机车动车采购需求减少,维保订单也在逐步下降,同时城轨建设审批越来越严格,需要开拓市场。对于国家级层面的平台申报、项目共建,都需要企业和地方形成联合体来进行。另一方面,这是内部诸多工作的主观要求。当前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与株洲市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程度空前加深,地方政府和企业共面发展问题、做好发展环境,一起树形象、争项目、争订单。田心片区的环境升级要了解企业需求,发动企业参与,企业与地方必须是自家人。

    二、构建政企命运共同体现实路径

    1.从“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上发力

    突出“聚焦”。政府要精准服务,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建立全生命周期系统机制促进产业链聚集,并聚集人才与人口。企业要发挥好比较优势,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做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集群工作,在混改和资本合作中做更多文章。

    做好“裂变”。政府要推动产业裂变式发展、上下游发展,同心多元扩展产业和领域,进入新领域,开拓新产业,实现新的突破。企业要裂变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孵化成长。政府和企业要推进项目建设和投产,围绕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工程构建方面发力。

    持续创新。政府要持续深化推进央地合作、企地合作方面的机制创新,形成国内企地合作的创新典范。企业要深入推进产业化、工程化的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政府和企业要创新发展方式,推动三个变革。

    加速升级。政府要合理规划布局、做优营商环境、促进公共服务的升级,做好园区配套升级,致力于田心片区的城市更新。企业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锤炼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争创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政府和企业要持续提升企业地位和企地合作层次,做到企业地位提升,企地合作升级,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塑造品牌。政府要打造株洲·石峰轨道城品牌,配置相关产业要素,改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企业要打造百年品牌, 弘扬工匠精神,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企业精细管理、精益制造水平,进行品质品牌的深度打造。政府和企业要打造人才队伍金名片品牌,倡导企业家精神,做好自己的事,谋好企业的未来。

    2.研究、推进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地方行政区、功能区和链主企业(央企在株企业)的关系。持续深化央地合作、企地合作方面的机制创新,处理好互利合作关系。

    跨地域的产业链条,裂变进入新市场(下游服务、上游材料)与现有行业格局的关系。依托领航企业,搭建重点产业上下游协同平台,由根技术(算法、材料、器件)—模块—装置—系统—服务。加快引进上下游骨干应用企业,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制造名城品牌建设中,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产业成长和世界级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建设空间载体的关系。要优化生产环境,守好安全红线、环保底线,进行企业的智能化改造;要优化营商和行政环境,优化行政审批改革;要优化生活环境;同时,要落实过程管理,做好亩产效益评价和提升园区资本运营能力等工作。

    三、构建政企命运共同体愿景

    设施共建。实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各类平台共建,在共建共管共享上做文章,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成果共享。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共享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

    资源共用。政府搭台公共资源共享,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在企业生产生活中高效利用。

    项目共谋。结合“十四五”规划布局重点项目,共同谋划大科学装置等重点项目

    环境共治。完善园区路网设施配套,做好产城融合文章。

    产业共生。在共同谋划 三个高地的产业布局中,逐项扩建以承载裂变公司和特色产业园。

    问题共商。围绕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重大问题,建立政府与企业对接联席制度,形成工作合力。

    同频共振。经济行业部门与企业同频共振、融通发展,引导大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链集群内的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城市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作者系石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