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谚语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记事本

    母亲读书不多,文化水平不高,但爱讲谚语,而且张口即来。

    在农村,靠天吃饭的日子多,自然对天气情况十分关注。但以前科技没这么发达,天气预报也没现在准确,还只能收听广播才知道,有时没收听到广播就得靠查看天色和经验来判断了。

    温暖的春天,早上去上学时阳光明媚,母亲总是喊我带一把雨伞。我嘟着嘴,老大不乐意的样子。“春雨无常,背伞过墙”,母亲说带把雨伞“有备无患”。放学时,天空飘起了小雨,看到其他同学站在学校门口不知所措,我得意地撑起雨伞,在雨中大摇大摆地向家里走去。炎热的夏天,总渴盼能来一场及时雨降温。“燕子低飞,天将雨”“蚯蚓地上爬,雨点天上飘”“蚂蚁搬家,风雨交加”,母亲总是观察动物的表现来预言下雨的可能,有时还以“午前的雨,时间不长”“直雷雨小,横雷雨大”来估计着雨情。凉爽的秋天,“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让我们对雨是既爱又愁。寒冷的冬天,母亲一句句“霜前冷,雪后寒”“下雪不冷化雪冷”“大寒大寒,无风也寒”,追着喊我们添衣加裤。

    “牛要耕,马要骑,孩子不教就调皮。”母亲总是教导我们要孝敬老人,上学放学碰到熟人时要喊人,打招呼,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许多谚语,比如,为了孩子安全,她经常会说“日要归家,夜要落户”,要求我们没有经过允许不准在外面过夜;还经常提起“小时偷针,大来偷金”,告诫不要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有一次得知我悄悄摘了邻居家的几个桃子后,硬是拖着我到邻居家赔礼道歉。“学懒三日,学好三年”“让人一寸,得理一尺”“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许多处世的道理,至今我仍然熟记于心。

    在外求学和工作,远离故土,母亲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总是对我牵挂和思念。每通电话,每次回家,她总是叮嘱“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要坚守正直,管住自己的手脚,不要有贪念;“吃饭要让,干活要抢”,工作中要抢着干,不争功不争利;“做人要正正派派,做事要实实在在”“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这些朴素的语言,教我怎样处世做人,给我不断前行的力量。

    母亲总是说自己不会讲大道理,但坚信那些“老话不会错”,还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一生为家庭操劳,为子女操心,自己勤劳肯干,勤俭节约,没有出过很远的门,也没有见过很大的世面,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却用谚语传送给子女们许多好的家风和传统习惯。

    老舍说过:“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母亲虽然在二十二年前的那个春天就已经安静地走了,但她给我讲过的这些“至理名言”仍然时刻在耳边响起,已溶入我的血液,润泽我的人生,让我受益终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