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又铮
【“他人熏肉我藏粮,岁尾年头有点忙。报架床前尝美味,拥衾寒冷饱饥肠。”】
前几天,退休好友李教授一见到我,就连忙问:“你留心了吗?全国召开文代会、作代会的时候,《株洲日报》接连刊发了两篇很不错的报告文学,值得认真读一读。”接着我用心品读了那两篇文章,果真是广大读者共享的精神美餐。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散文,真实性、文学性二者皆兼之。12月17日刊载的《逐梦在希望的田野》,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生动描述了平整土地的热火场面,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引入故事的发展情节中,继而以作者对四位主人公认识的过程,逐一展开相继返乡——流转土地——农机操作——运转公司——挫而奋起——永不放弃的脉络,艺术安排文章结构,有感人的故事性和催人奋进的感召力。
质朴的语言,刻画了当代有抱负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的可贵精神风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曾经有过N次想过放弃,然后有N+1次选择坚持!”“我们永远活在希望里。”这些恰如其分的夹叙夹议,生动描述了四位“80后”闪光点。“出水才见两脚泥”、“突突突”翻地、“梆梆梆一阵响”、“他们说……也说……还说……最后说……”等口头语、象声词的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这篇报告文学的艺术色彩。
12月22日刊发的《怒放的生命》,同样是作者满怀激情写作的报告文学,作者以“乐观的心态,就是最好的良药”为红线,贯穿起抱团取暖的癌症患者,到建立花木兰防癌抗癌公益联合会,坚守八年的一则则生动故事。她们创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说明,不管什么人,只要有了信心,都可为社会作出贡献。作者以线穿珠,简练而鲜明、栩栩如生的笔触,描绘了可爱又可敬的群体,文章的标题“怒放的生命”,就说明立意的精准、全文说明作者有洞见和独到的发现,在典型环境中描摹了精彩片段和细节。加上《时光》版面,配上花木兰防癌抗癌公益联合会合唱成员上课和“感恩联欢会”精彩演出的照片,许多读者看后热泪盈眶。这是对健康中国的生动见证和崇高礼赞。
总而言之,这两篇报告文学,都是读者从思想上、艺术上点赞的较好作品。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都是从事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只有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广大读者多么希望享受到提振精神、激励人生的精神粮食。我所在的社区有一位特别喜爱《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的退休工程师,每到年末他就会折叠、收藏好当年自费订阅的报纸。自参加老年大学文学班学习后,他尝试着写一些诗词,近日写了一首诗,标题是《报纸当粮》:他人熏肉我藏粮,岁尾年头有点忙。报架床前尝美味,拥衾寒冷饱饥肠。我将此诗发给多位报友,大家连连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