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年度20大好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罗遇真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20大好书”评选名单揭晓。评选了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等二十部在2021年颇具影响力和口碑的好书。本期将向读者介绍和推荐这些好书,并挑选其中几本的精彩书评集中编发,让读者大致了解书中内容,领略作品魅力,如果你喜欢,可以随时到书店或网上购买。

    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

    《文艺报》主编梁鸿鹰说:“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由淮扬名厨陈诚在纽约法拉盛的中年人生起笔,展开了个体与血亲、时代、历史相互联结的大叙述。”

    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指出,“如果我们只是把《一把刀,千个字》看成王安忆得心应手、技艺纯熟的又一部力作,就有可能忽视这部长篇所要挑战的巨大困难。” 对于一位成就斐然的作家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对自己的挑战。王安忆写作四十多年来,她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从不同的层面给予我们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受。而这部诞生于2020年的新作,“得心应手”地战胜了张新颖所说的各种困难,完成了作者赋予它的使命,“也向虚浮嘈杂的现实提示文学铭刻的庄重和深沉”。

    在王安忆的十五部长篇小说中,《一把刀,千个字》的意义和价值,或许不在《长恨歌》之下。这需要读者和时间来验证,让我们阅读、等待。

    (摘自“新浪读书”)

    梁晓声《我和我的命》

    这部二十余万字的作品,主人公“我”是80后,出生在贵州山区,因是女孩儿被父母遗弃,不料却因祸得福,从农家到了知识分子家庭。原生家庭的改变,让她的命运走向变得复杂起来。

    在小说中,梁晓声对“命运”倾注了最深切的关怀。他写道,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原生家庭给的,叫“天命”;二是由自己生活经历决定的,叫“实命”;三是文化给的,叫“自修命”。人的总和显然与这三命有密切的关系。他写出了命运之不可违拗的决定作用,也写出了人的奋斗和自修自悟能够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小说冷静看待“命运”,既相信命运、热爱命运,和自己相依为命,又努力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社会关系之和。

    小说进一步贯穿起中国两代人对“社会关系之和”的认识。养父从贫苦农家成长为一市之长,他改变了命运,然而,“穷亲戚”一直是他的“社会关系”,是他不能挣脱的部分。他用责任扛起了这一切,他一直在践行“亲情扶贫”,也教导女儿用责任扛起自己的社会关系,用“亲情扶贫”为社会分担责任。

    除了责任和社会关系,小说的另外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女性成长。梁晓声试图通过这样一部小说,与年轻人沟通和探讨:女性的成长代价是什么?每个人的成长代价是什么?小说中的几个女性,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面对商业的冲击和诱惑,容易让女性迷失。在生活一再想要扭曲她们的时候,她们都展现出了女性尊严的力量。

    敏锐的问题意识、探究本质的思考精神和一直面对年青一代的读者意识,是梁晓声所有写作的最鲜明的特点,也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的特点。

    (摘自“新华网”)

    舒晋瑜《深度对话鲁奖作家》

    在《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一书中,作者舒晋瑜追踪采访了7届49位鲁奖获得者和10位鲁奖评委,在这部访谈录中,作家和评委面对舒晋瑜的提问敞开心扉,披露出诸多鲜活生动的一手信息:大到几十年创作的心路历程、文学生涯的起落得失,小到获奖前后的心态变化、某部作品的创作机缘等。

    舒晋瑜认为,梳理他们的创作脉络,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应该是有意义的。她希望能够通过平等对话,从创作与评奖两个角度透视中国作家群体与文学界,呈现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进而让更多读者了解到真实、丰富、立体的作家形象。

    评论家潘凯雄认为,舒晋瑜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深谙提问之道。她不仅对作家的获奖作品非常熟悉,而且对作家的基本状况和其他代表作也比较了解。她的提问,涉及受访人的诸多重要作品,也涉及作家的生活种种。“这种多角度、立体式的问题设置,体现了对‘深度’的追求。”而在作家刘庆邦眼中,舒晋瑜是“作家的知音”。他说:“当作家的大都不爱多说话,并不是他们无话可说,相反,每一个勤学善思的作家都有一肚子两肋巴的话要说。饭端给饥人,话说给知人,他们在等待、在选择,等待能倾听他们说话的人,选择能和他们双向交流的人。舒晋瑜以诚恳、尊重、虚心和学习的态度,赢得了作家的好感和信任。”这部作品,正是作者与作家交心的成果。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托马斯·亚瑟·毕森

    《1937,延安对话》

    这是一部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实作品,是美国学者毕森1937年6月到访延安的见闻与记录,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革命实践和思想理论的重要见证。

    作者托马斯·亚瑟·毕森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好朋友。1937年6月卢沟桥事变前夕,在斯诺的帮助下,毕森与其他几位美国同行一起,悄悄奔赴延安,亲眼见证了当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现实与革命圣地的烽火岁月,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袖,并将这些见闻与采访用铅笔记 在两个笔记本上,真实记录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理想和奋斗实践。除了文字记录之外,毕森一行还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有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景象,有延安根据地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捕捉到许多正值盛年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面容与身姿。

    (摘自“中国作家网”)

    东西《回响》

    《回响》是东西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和《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不同的是,《回响》用了侦探小说的壳,一开头就写了一起命案,一个叫夏冰清的年轻女性被杀,抛尸于河中,右手掌还被切断,嫌疑人徐山川、徐海涛、吴文超、刘青、易春阳次第浮现。负责这个案件的警察是冉咚咚,她的先生是西江大学的文学教授慕达夫。东西在关于《回响》的创作谈中说,小说的结构安排上,“奇数章专写案件,偶数章专写感情,最后一章两线合并,一条线的情节跌宕起伏,另一条线的情节近乎静止,但两条线上的人物都内心翻滚,相互缠绕形成‘回响’。这么一路写下来,我找到了有意思的对应关系:现实与回声、案件与情感、行为与心灵、幻觉与真相、罪与罚、疚与爱等”(《现实与回声》)。但整部小说,比案件推理更内在的一个维度是情感心理分析。案件侦破部分写出了在欲望沉浮中的人性溃败,而对冉咚咚、慕达夫这对夫妻及其周边人群的深度心理分析,则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人的情感困境和内心挣扎——生活在让我们大吃一惊的同时,自我也越来越让人觉得陌生且不可思议。认识自己,远比认识别人、认识生活更难……《回响》不仅是东西迄今为止最好的小说,也是这两年我读到的中国小说中最生动、绵密、厚实,也最具写作抱负的一部。

    ——(摘自谢有顺评论东西《回响》:《日常生活令人惊骇的一面》)

    其他十几本好书

    范稳《太阳转身》

    铁流《靠山》

    郭英德、李志远《明清戏曲序跋纂笺(全12册)》

    季红真《萧红大传》

    伊莎贝尔·阿连德作品集

    恩古吉·瓦·提安哥文集

    王小鹰《纪念碑》

    李兰妮《野地灵光》

    王笛《那间街角的茶铺》

    季宇《群山呼啸》

    庞余亮《小先生》

    李修文《诗来见我》

    葛亮《瓦猫》

    康震《康震古诗词81课》

    止庵《受命》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