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胡文洁 通讯员/黄谷) 校地合作再深化,勠力同心启新篇。1月6日,中南大学与株洲市政府协同创新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沙举行,双方签署6个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创新协同、产业升级、平台共建、关键技术研究、产教融合、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市委书记曹慧泉出席并讲话。
中南大学领导郭学益、付刚华参加,省科技厅领导朱皖讲话,市领导杨英杰、王卫安、王庭恺参加。
签约仪式上,中南大学与株洲市政府签订协同创新合作协议,醴陵市以及中车株机、天桥起重、菲斯罗克、中车特装等企业分别与中南大学相关研究部、学院、研究所签订共同推进陶瓷产业升级合作协议、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协议、面向金属冶炼场景的天车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产学研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框架协议、轨道交通工程装备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校地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大科学装置研发,共建国家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等方面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先进硬质材料、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硬科技”在株落地转化;多途径、全方位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支持株洲参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分中心、长株潭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联合推进醴陵市陶瓷产业升级。
田红旗表示,株洲产业基础深厚、创新优势明显,当前发展战略更加聚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南大学与株洲合作渊源深厚,学科链与株洲优势产业链高度契合,双方携手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正当其时。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此次签约开启了双方深化合作的新篇章。中南大学对深化与株洲的合作充满信心,将坚持系统集成,扎实推进签约项目落地落实,全力推动双方在更宽领域发挥优势、加强合作,打造校地合作典范,共同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贡献更大力量。
曹慧泉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中南大学长期以来对株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说,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令人钦佩,已经成为全省重要科技创新力量,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株洲正在发挥优势,着力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战略与中南大学学科体系、创新体系高度契合,双方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期待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全面深化与中南大学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更加紧密地结合,共同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株洲将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南大学在株合作项目推进提供优质服务,携手打造校地合作样板。
相关链接
这六个方面,株洲全面深化与中南大学合作
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聚焦株洲市轨道交通、先进硬质材料、高分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聚中南大学的科研、人才、平台等优势创新资源,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和引领产业技术发展为目标。一是在省政府领导和省科技厅的牵头下,共同推进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设施)和轨道交通重大试验设备研发;二是参与株洲市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共建;三是以“市区共建、联动发展、重点突破、支撑产业”的方式,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二、开展政产学研合作
围绕株洲市主导产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中南大学与株洲市相关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包括共同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共同申请省部级、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等。
三、推动科技成果在株转化
依托中南大学技术、人才、平台等优势资源,围绕株洲市轨道交通、先进硬质材料等现代产业共同推进科研成果落地。其中包括,以株洲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母基金,设立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定向子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重点支持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先进硬质材料、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在株落地转化。
四、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资源优势,为株洲市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多途径、全方位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优秀毕业生;中南大学选派专家到株洲市担任政府顾问;株洲市推荐本地核心专家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中南大学兼职教授、校外导师。
聚焦株洲市轨道交通、高分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优势领域,与中南大学共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基金,对在株洲开展合作的中南大学优秀中青年专家、来株洲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按政策予以奖励。
五、开展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合作
促进株洲市医、教、研协同发展,推动株洲市高等医学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打造株洲市医疗创新高地;支持株洲参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分中心、长株潭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株洲市中心医院挂牌成为中南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六、联合推进醴陵陶瓷产业升级
支持醴陵市与中南大学在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