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关丝瓜领路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看着长势良好的白关丝瓜,胡新军笑容满面(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廖智勇

    通体玉白、肉质紧密,烹饪后汤汁清鲜。近年来,白关丝瓜惊艳“出圈”,甚至还摘得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从寂寂无名到享誉全国,“白关丝瓜”品牌的成功,离不开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胡新军。

    近日,胡新军向记者讲述了他与白关丝瓜的故事。

    提纯复壮刻不容缓

    在芦淞区白关镇,丝瓜种植有着上百年的历史。这里昼夜温差比周边地区高4摄氏度左右,山水环绕,独特的小气候适宜丝瓜种植。虽然白关产的丝瓜口感卖相都好,可由于育苗偏晚,常常错过头市,丝瓜卖不起价,农户们不愿意种植。

    “这么好的丝瓜沦落到无人栽种的地步,太可惜了!”女企业家梁艳决定回乡创业,打造家乡的丝瓜品牌。

    光有想法没技术可不行,就在梁艳为此发愁之际,2019年7月,株洲市科技局送来了一份“大礼”——科技特派员胡新军。作为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胡新军在丝瓜育种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储备,其选育的丝瓜品种在长江流域推广面积达数十万亩。

    胡新军是个实干家,来株洲刚一放好行李,就带着团队下了田间地头。经过调研,他发现白关出产的丝瓜存在品种退化问题,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提纯复壮,将严重影响白关丝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胡新军顾不上休息,白天在村主任的带领下走村入户,与当地瓜农交流,了解丝瓜种植、育种以及丝瓜的生长情况。回到住处,他顾不上鞋子和裤子上的黄泥、污渍,换上拖鞋就坐在宾馆房间的小桌前整理白天的调研笔记,撰写提纯复壮计划方案。

    胡新军介绍,丝瓜花是由昆虫授粉的虫媒花,在授粉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串粉的情况。经过连续多天的调研,他发现,当地丝瓜的杂株率超过20%,纯度较好的瓜种不足50%。“一刻也不能等了,必须马上遴选出优质植株进行自交留种。”胡新军向他的团队交代了任务。

    在当地政府和农科企业的全力支持下,胡新军最终锁定了两处品种退化较轻的田块作为试验田进行自交留种。

    与时间赛跑的男人

    胡新军说,丝瓜一般5月份开花,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丝瓜的雌花和雄花规律性地着生在藤蔓茎节的基部。雄花花瓣小,花蕊聚着花粉,一般早上6点开花,10点钟以后花粉活力开始下降。雌花花瓣大,在花的基部生有丝瓜的幼瓜,授粉后便开始发育,如果没有机会授粉就自动萎缩。

    而所谓的自交留种,就是同一植株上的雄花给雌花授粉,确保瓜种的纯度。由于雄花一天只开一次,开放后花粉活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为了保证人工授粉成功,胡新军和他的研究团队每天早晨5点起床,争取在每天9点钟之前完成当天的授粉工作。

    “每天等待花开,听起来浪漫,实际上却满是艰辛。”胡新军说,为了等开花,研究员们只能自愿充当蚊虫的“早餐”。两块试验田里有2000多株植株,人工授粉后还要迅速将雌花保护起来,以免串粉,从雌花开花到采收嫩瓜只有7天左右时间,大家只能追着时间跑。

    经过不懈努力,胡新军团队提纯复壮的丝瓜品种达到了预期目标,顺利通过了以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湖南省蔬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戴雄泽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

    为加快成果应用,2021年,胡新军团队指导当地企业生产了100公斤提纯复壮的白关丝瓜种子,这些种子预计可种植商品丝瓜1000亩左右。今年冬季,胡新军团队又在三亚繁殖了亲本种子,可供生产1500公斤的大田种子,为白关丝瓜提质增效提供了优质种源保障。

    在白关丝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过程中,胡新军总是亲力亲为,十分较真。在编写申报材料时,他常常为一句话、一个数据反复求证,有时半夜还从床上爬起来下试验田验证。

    白关十里铺,丝瓜万家甜。如今,白关丝瓜这个古老的品牌已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我市农业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关链接

    去年,百名科技特派员下田间地头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打造口碑好、地域特色强的品牌农产品是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市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农业科研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探索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基层的政策措施,工作卓有成效。仅2020年一年,全市就派出100名科技特派员,各县区实现全覆盖,共带动项目投资54433万元,实现年利润42447万余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9个,开发新品种117个,帮助企业申请项目93项,带动8697人就业。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