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海涛(左) 王树峰(右)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伍靖雯
高端材料技术的优化突破,是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环节之一。渌口区作为株洲市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主要承载地,培育诞生了一批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产品成功打破国际垄断。
“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推进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这次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株洲现代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促进中心理事长汤海涛,市人大代表、株洲现代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促进中心副理事长王树峰联名提交建议,呼吁加快渌口区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
近年来,渌口区先后引进高分子新材料产业企业20余家,产品主要面向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年产值超过30亿元。其中,高性能芳纶材料、高性能聚酰亚胺(PI)薄膜项目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并已量产,产品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我们已掌握尖端技术与产品,更要抢抓机遇吸引链上企业集聚,形成体量优势。”王树峰认为。
“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当前国内就有万亿级市场需求。”汤海涛认为,但目前来说,渌口区发展高分子新材料产业,还存在产业链、配套设施、企业融资渠道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两位市人大代表建议,一是由市级层面牵头,将渌口区作为株洲发展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瞄准国家级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高位规划、统筹推进,并在创新融资方式、政策激励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二是加快引进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重点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国际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快高分子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产业裂变壮大的“发动机”;三是依托渌口区现有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芳纶材料等领域的优势技术成果,实施高分子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在电磁线覆膜产品、新型绝缘材料、工程改性塑料等优势领域,培育孵化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新材料企业,最终将渌口区打造成国内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制造高地和技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