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谋发展 求真务实助民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渌口区南洲工业园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郭璋 摄

    航拍天元区长江广场。谢慧 摄

    孩子们在芦淞区爱加贝幼儿园接受照护。杨凌凌 摄

    中车株机公司的年轻团队正在讨论项目。谭清云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罗欣 通讯员/刘天阳

    【前言】

    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翻开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大到经济社会发展,小到群众医食住行,无一不饱含着政协委员浓浓的履职情怀,传递着建言献策“好声音”。

    与时代发展“合拍”,与党政中心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九届一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共收到提案1682件,立案1192件,转作参考490件。

    一件件提案的提出,彰显了提案者的思考和智慧。一件件提案的办复,反映着承办单位的责任和作为。一件件提案的落地见效,助推阔步迈向制造名城、幸福株洲。

    典型提案聚焦

    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进入“省队”

    【效果呈现】

    今年10月份,第六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500强名单正式公布。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特种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产业化项目成功入围。这一荣誉标志着我市高分子新材料企业取得新突破。

    如今,渌口区南洲工业园里,以时代华鑫、时代华昇、时代华先等企业为代表的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集群逐渐形成,链上企业达到20余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在这里生产的高端PI膜、高性能芳纶纤维等多个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株洲现代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2021年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

    产业加速发展的背后,是要素的快速汇聚。以资金为例,我市产业发展引导母基金管理人国投创投已与深圳市启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新材料基金,重点关注创新材料和替代进口新材料。

    提案回溯

    高分子新材料是现代工程材料的主要支柱。株洲已经形成聚酰亚胺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轨道交通高分子减振降噪材料三大龙头产品和特种功能涂料、新型绝缘材料等九大支柱产品,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但也存在体量不大、后劲不足、配套不够等问题,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委员段琳芳等提交提案,建议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发力,把株洲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打造为国家战略关键材料制造新高地。资金保障方面,成立高分子产业投资基金,募集更多社会资本对未上市的高成长性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人才团队方面,聘请国内知名的高分子材料专家在相关龙头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研究,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研发。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鼓励其申报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精细化管理擦亮“宜居之城”成色

    【效果呈现】

    今年5月26日,我市首批“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街”正式揭牌,示范街的指引牌也正式亮相株洲街头。首批授牌的两条街分别为天元区长江北路(长江广场—嵩山路口)以及芦淞区七一路(人民路口—沿江路口)。

    示范街在哪些方面有示范效应?据了解,示范街评选涉及环境卫生、门店经营管理、市政绿化、垃圾分类等多个维度,必须达到基本要求:街道环境卫生要做到干净整洁,门前三包责任制要到位,包括门店诚信管理、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的维护等。示范街里还分别设立了“街长”和“社会街长”,“街长”由政府部门人员担任,“社会街长”从群众中选出。

    以“一条街”作为示范引领,向整个城区延伸。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正持续擦亮株洲“宜居之城”的成色。

    【提案回溯】

    经历过创文、创卫,株洲城市管理取得的成效可谓有目共睹。不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也越来越凸显: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人行道出现大面积不平整、不美观问题,城市家具风格不一……

    为此,特邀(城建城管)界别委员提交提案,建议以提升城市景观为契机,促进交通畅通为方向,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这涉及很多具体工作,如人行道要做到路面平整、顺畅、干净,城市盲道、无障碍通道应连续、通畅、安全,建宁驿站应整洁无异味、设施功能齐全;交通畅通方面,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畅通道路微循环,提高绿色出行比例。该提案还建议,结合“双修双改行动指南”和“交通畅通工作方案”,出台新的行动方案,力争半年内有大变化、一年内出成效、三年里成常态。

    26家托育机构已经通过备案

    【效果呈现】

    10月26日,芦淞区爱加贝幼儿园(特级普惠幼儿园)通过审核,顺利拿到我市首张民办非盈利性注册登记托育机构证书,标志着我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迈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已全部开通托育服务网上备案。根据市卫健委数据,全市申请备案托育机构46家,已通过备案的机构26家。民政部门开展了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法人的注册登记。2020年全市有8家民营机构申报国家城企联动普惠性托育服务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940万元,带动地方投资3180万元。

    自2019年起,育婴员、保育员等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职业(工种)已纳入补贴性培训范围,补贴标准按不同等级从1065元/人到2580元/人,基本构建了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企业职工培训机构、职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

    【提案回溯】

    父母要上班,保姆不易找,孩子没人带……不少家庭对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孩子的照料和入托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年初,市政协委员刘娅娟等提交《关于规范引导我市0-3岁托幼机构发展的建议》。提案指出,我市2018年到2020年新生儿数量分别为40952人、35913人、29088人,但目前没有经卫健委正式审批的正规0-3岁托幼机构,仅部分幼儿园尝试开展了托幼服务,托位十分有限,育婴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建议完善管理机制,尽快研究制定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和长效管理机制;培养专业队伍,引导高职院校新增相关专业、继续教育部门开展岗前培训;引导多元投入,鼓励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托育机构,支持和引导民办托育机构提供相关服务等。

    人才“第一动力”更加强劲

    【效果呈现】

    9月17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新人才30条”。在原“人才30条”基础上,围绕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对接长株潭人才一体化等目标,优化升级措施17条,创新措施13条。

    “新人才30条”聚焦株洲市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硬质合金等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新增对重点产业靶向引进的核心技术人才(团队),按“一人一策”,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对团队拟实施的项目,给予最高综合资助由原来10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

    而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将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促进全链条创新,到2023年,争取新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300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50家。

    【提案回溯】

    株洲是一个工业城市。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过调研,市政协委员郝建东等了解到,制造业人才在结构、数量、能力和培养等方面还略显不足。

    为此,郝建东等提交《强化人才要素 推进株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制定《株洲市制造业人才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围绕产业链协同发展对我市十大产业列出“卡脖子”技术清单,逐一落实人才引进措施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平台创新链模式。弘扬“株洲工匠”精神,出台《“株洲工匠”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创新“产教协同”机制,形成一体化合作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机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