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改革 唱响欢快“渔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村民在鱼塘捕鱼。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通讯员/罗蔚之 摄

    策划:谢中良 尹二荣 执行: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阳童 罗蔚之

    12月23日早晨,茶陵县舲舫乡官溪村桥背拢连片鱼塘,渔民们忙着捞鱼、打包、装车……准备把客户预订的鱼早点送到位。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以往的官溪,既是茶陵有名的渔村,又是留不住人的“空壳村”。自2018年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这个小渔村焕发勃勃生机,唱响了欢快的“渔歌”,不仅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零的突破,今年达20余万元。

    “三变”改革,村民变身股东

    从茶陵县城出发,沿着061县道行驶半小时,越过舲舫大桥,就到了官溪村。

    “提起篙子水滴滴,放下篙子没米恰;有女不嫁官陂洲,一世夫妻半世休……”这首流传已久的打油诗,曾是官溪人的生活写照。

    “官溪紧挨洣水,耕地少,山地多,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村党总支书记周红云说,以往,村民们大多靠外出务工或下河捕鱼维持生计,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2018年2月,株洲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官溪村被纳入首批试点村。村支两委抓住机会,下定决心,邀请13名在外经商的官溪人返乡创业,并发动超80%的农户参与,共同筹资1200万元,成立官溪洣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官溪洣水公司),设立资产、土地、劳务、房屋、置业5个股份制合作社;与村组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将闲置的土地、山林、草地、滩涂、水域、房屋等资源整合起来,统一流转给村集体,全部作价入股官溪洣水公司,并约定官溪洣水公司每年将8%的利润分红给村集体,村集体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为了让流转到村集体的资源,能给全体村民带来红利,官溪村决定把3064个本地户口的村民设置为基本股,每人占1股;在外买房、就业的258人,设为福利股,每人占0.5股,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分红。

    通过这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官溪这个资源匮乏村迎来了新生。

    做大渔业,人人都有分红

    7月25日,官溪洣水公司在村部大礼堂开展首次分红,曾经资金入股的村民都领到了钱。等了10多分钟,被点到名的周显勇领到了1.3万余元,笑得合不拢嘴。

    2018年,官溪洣水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桥背拢、蛇口里等地,建设连片鱼塘,开山造渠联通洣水。周显勇等一批在外闯荡的村民返乡,支持渔业发展。

    如今,官溪村有鱼塘面积近1000亩,鱼种以四大家鱼和鲈鱼、黄颡鱼为主,重点培养俗称“野草鱼”的特色鱼种——中华倒刺鲃。目前,四大家鱼和鲈鱼存塘量达15万公斤,黄颡鱼上半年已经售罄,中华倒刺鲃的存塘量也有近1万公斤,村里每年渔业收入300多万元。

    周显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成立时他投了6万多元,按照现在分红比例,每股1万元可享受2000多元分红。他又在公司上班,月工资5000多元。此外,他还打点零工,一年下来有近9万元收入。不仅如此,他还持有村里发的基本股,集体收入还有分红。

    因洣水禁捕,官溪村“洗脚上岸”的老渔民有20多人。如今,官溪洣水公司渔业发展风生水起,也让渔民们就业有了新出路。

    村民周运红号称“船老大”,捕鱼经验丰富,现已成为公司的捞鱼骨干。去年,他还和其他村民承包了30多亩的鱼塘。

    “从捕鱼者变成养鱼人,我每月拿工资,还入股了官溪洣水公司,日子过得很红火。”周运红高兴地说。

    周红云告诉记者,这3年,官溪洣水公司实现利润500余万元,今年给村民的分红金额达200余万元,给村民发放工资累计200余万元。

    发展优先,蓄力再谱新篇

    虽然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多了,但为了发展,官溪村村民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先不分红,而是用于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再生产。

    “以前村里连条像样的主干道都没有,想修路又没钱。如今,2条长8公里的产业环村路修通了,近2公里的村主干道重新硬化,4条通组公路已拉通。”说起如今的变化,老支书周忠超感慨万千。

    靠着村集体经济收入撬动,加上争资引项,官溪村近年来建设了垃圾分理中心、污水处理池,打造文化墙、生态庭院,美化了沿江风光带。去年,村里成立养牛合作社,目前养殖黄牛50余头。此外,还计划建设牛蛙养殖基地。

    “今年,官溪洣水公司获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我们还将与湖南省水产科研所合作,打造中华倒刺鲃繁育基地,做大做强养殖业。”周红云充满信心地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