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区:本地农产品 销售搭上“新快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市民通过消费扶贫智能专柜采购本地菜。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肖捷 摄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肖捷) 为实现扶农助农、增产增收,11月起,荷塘区通过整合本区农业产业资源,在小区、广场、工厂等地设立扶贫专柜,让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入驻专柜,搭上帮扶“消费直通车”助推乡村振兴。

    在人来人往的红旗广场上,整齐排列着8个消费扶贫智能专柜,白菜、雪里红、胡萝卜、香菜等多种农产品鲜灵灵地摆上货架,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前来选购。

    打开微信对着专柜上的二维码扫一扫,点击“开门购物”,进行微信支付授权后,即可选取产品,智能专柜会自动称重计价,关门就直接完成了结算。整个购物过程只要一两分钟,非常便捷。

    现场,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仔细比对了几种蔬菜的价格,一边挑着菜一边说,“还是本地菜好吃些,吃着放心,菜价也便宜”。

    负责荷塘区消费扶贫智能专柜运营的株洲聚辉农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聚辉农庄)刘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从去年7月开始,投入300多万元陆续在工业园区、小区、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投放了199个消费扶贫智能专柜,售卖生鲜、农副产品、预包装食品、零食等产品,截至目前累计约有100万元的销售额。其中本地生鲜农产品的投放是从上个月开始的,比例约占40%。”

    为什么这些扶贫专柜里,本地农副产品才上架,而且只占四成?这是不是名不副实?

    对此,刘经理解释,原来,由于农副产品保质期短,运输折损率高,一旦过期没有售完,运营公司很难进行处理,而且如何采购绿色优质的本地农产品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在扶贫专柜投入初期,该公司只能销售饮料零食、方便面等保质期长的快消品维持运营。据介绍,扶贫专柜难卖本地农副产品的问题,各地都普遍存在。

    为了给本地农副产品和扶贫专柜牵线搭桥,荷塘区农业农村局调研了解后,将区里12家拥有绿色认证的农业生产企业组织起来,成立荷塘区农业产业协会,直接对接聚辉农庄,从而打通了从本地菜田到扶贫专柜的“最后一里路”。

    “现在我们农户生产的产品,每天会由农协相关企业运到产品中心进行分拣、农残等质量检测,再进入扶贫专柜的仓库,统一配货,产品一天一换,保证新鲜健康。”荷塘区农业产业协会会长汤志远说。

    目前上架的12个品类的本地生鲜农产品,与超市价格相当,颇受市民的欢迎。

    “这个标价每斤6元的金秋砂糖橘,纯甜无酸,是日本培育,从四川引进的新品种,全市只有荷塘区种植,最近刚刚上市。还有酷辣毛豆和水晶萝卜这几款本地生产的零食,也卖得很好。”刘经理说,“有了荷塘区农业产业协会兜底,专柜今后还会尝试上架水产、家禽、肉类等更多荷塘的农副产品,帮助更多农户增产增收。”

    通过促成农协与扶贫专柜的合作,荷塘区农业农村局整合本地农业资源,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推广难的问题,有利于本地农业生产企业扩大规模,进一步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为农户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开拓了一条新通道。

    该局副局长贺伟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和16所区内的中小学食堂进行对接,结合多种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途径,谈成后,预计到明年上半年,本区的农副产品有望从目前的日销1万斤增长至10万斤。”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