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压力不小 节约集约用地还需下功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吴楚 张威 通讯员/朱小泉

    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12月20日,株洲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联合对外发布《株洲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这份历时三年,由大量工作人员走山访水得出来的数据,全面反映了当前株洲国土资源利用状况,并依托数据建立了市级国土调查数据库,为接下来株洲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一张图”。

    株洲的山川河流、草地沼泽,化作129万个“图斑”,透视“图斑”,又能看到哪些问题?

    1

    三年 “踏破铁鞋” 得出一张“智慧图”

    这份厚实的数据,对非专业人士而言,确实有点难懂。然而,得出这份数据,对专业人士而言,也并非易事。

    株洲“三调”中的调查图斑密度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值。他们要走遍每一个村组,每一片森林,如实记录土地利用状况。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历时3年,累计投入1800余人。在大量人力投入基础上,借力高科技手段,使用全国领先的1:2000比例尺统一制作调查底图,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无人机、“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展工作。

    “踏破铁鞋”、高科技助力,三年“上山下乡”,株洲共有调查图斑129万个,平均每平方公里需核对115个图斑。

    国土数据容不得半点纰漏。据悉,为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三调”工作全过程监理、自下而上开展了7轮次县级自查、市级复查和省级核查。去年11月,株洲9个县级“三调”成果一次性通过国家级核查。工作进度和成果质量位居全省前列,省自然资源厅发文给予了表彰。

    “三调”成果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及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下一步在推动成果共享应用方面有哪些考虑?

    据了解,目前,“三调”成果已被广泛运用于全市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已为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交通等部门开展的多项专题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后续要进一步加强共享应用,将各类管理数据特别是林草水湿等部门管理数据逐步统一到“三调”成果底版上来,形成全市“一张图”,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为全社会提供统一、高效、便捷的基础数据服务。

    2

    耕地保护压力不小 生态建设有所成效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基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耕地259.77万亩。其中水田236.31万亩,占比90.97%;旱地23.40万亩,占比9.01%;水浇地0.06万亩,占比0.02%。另外还有6.68万亩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土地中,现状为耕地。

    从分布地点上看,我市耕地主要分布在攸县、醴陵、茶陵、渌口、炎陵等地区,占全市耕地的92.21%。

    需要注意的是,株洲耕地保护压力仍然不小。根据湖南省“三调”数据,近10年间全省耕地减少了640.43万亩。在此背景下,株洲耕地也有所减少。

    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了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等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非粮化”和农村建房、国土绿化等建设占用、抛荒等原因导致“非农化”。

    此外,我市处丘陵地带,不稳定耕地相对较多,耕地质量、结构问题凸显,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困难较大。

    下一步,我市将把耕地保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贯彻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通过对比,记者发现较之“二调”,“三调”中将“湿地”调整为与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并列的一级地类。这类数据能直观反映生态建设成效。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对比,在经历剧烈转型升级的老工业城市株洲,十年来,我市园地、林地、草地、湿地合计总面积没有减少,还略有增加。

    全市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

    259.77万亩

    另外还有6.68万亩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土地中,现状为耕地。总体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攸县、醴陵、茶陵、渌口、炎陵等地区,占全市耕地的92.21%。

    园地

    91.41万亩

    其中,园地主要分布在醴陵、茶陵、攸县、渌口、炎陵等地区,占全市园地的95.03%。

    林地

    1025.05万亩

    其中,林地主要分布在炎陵、茶陵、攸县、醴陵等地区,占全市林地的88.01%。

    草地

    6.67万亩

    其中,草地主要分布在攸县、茶陵和炎陵等地区,占全市草地的79.32%。

    湿地

    2.04万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我市涉及3个二级地类。其中,湿地主要分布在茶陵、攸县、炎陵、醴陵、渌口和天元等地区,占全市湿地的94.87%。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63.48万亩

    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醴陵、攸县、茶陵、渌口和天元等地区,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80.69%。

    交通运输用地

    36.40万亩

    其中,交通运输用地中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92.6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84.37万亩

    其中,醴陵、攸县、茶陵和渌口等地区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81.33%。

    3

    建设用地增速匹配发展节奏 节约集约用地还要再发力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生产要素。

    数据显示,另外,按照“三调”统计标准,我市建设用地总量与“二调”数据相比,10年间,我市建设用地共增加40.8万亩。

    建设用地的增加与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体相适应,但是,我市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益、降本增效、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就在本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外发布《株洲市促进商住用地有序供应有效利用专项工作方案》,其中就包括统一土地招商、统一土地出让、统一供应总量等措施。

    下一步我市将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结构,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全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59.77万亩。其中,水田236.31万亩,占比90.97%;旱地23.40万亩,占比9.01%;水浇地0.06万亩,占比0.02%。另外还有6.68万亩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土地中,现状为耕地。总体来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攸县、醴陵、茶陵、渌口、炎陵等地区,占全市耕地的92.21%。

    (二)园地91.41万亩。其中,果园10.84万亩,占比11.86%;茶园1.59万亩,占比1.73%;其他园地78.99万亩,占比86.41%。园地主要分布在醴陵、茶陵、攸县、渌口、炎陵等地区,占全市园地的95.03%。

    (三)林地1025.05万亩。其中,乔木林地757.79万亩,占比73.93%;竹林地143.65万亩,占比14.01%;灌木林地28.26万亩,占比2.76%;其他林地95.35万亩,占比9.30%。林地主要分布在炎陵、茶陵、攸县、醴陵等地区,占全市林地的88.01%。

    (四)草地6.67万亩。其中,人工牧草地0.08万亩,占比1.25%;其他草地6.59万亩,占比98.75%。草地主要分布在攸县、茶陵和炎陵等地区,占全市草地的79.32%。

    (五)湿地2.04万亩。其中,沼泽草地0.04万亩,占比1.82%;内陆滩涂1.99万亩,占比97.55%;沼泽地0.01万亩,占比0.63%。湿地主要分布在茶陵、攸县、炎陵、醴陵、渌口和天元等地区,占全市湿地的94.87%。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3.48万亩。其中,城市用地26.00万亩,占比15.91%;建制镇用地14.27万亩,占比8.73%;村庄用地117.28万亩,占比71.74%;采矿用地4.60万亩,占比2.8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33万亩,占比0.8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醴陵、攸县、茶陵、渌口和天元等地区,占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80.69%。

    (七)交通运输用地36.40万亩。其中,铁路用地2.55万亩,占比7.00%;轨道交通用地14.25亩;公路用地12.62万亩,占比34.67%;农村道路21.09万亩,占比57.94%;机场用地0.10万亩,占比0.27%;港口码头用地0.04万亩,占比0.11%;管道运输用地17.40亩。交通运输用地中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占全市交通运输用地的92.61%。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4.37万亩。其中,河流水面25.74万亩,占比30.52%;水库水面12.85万亩,占比15.23%;坑塘水面35.83万亩,占比42.46%;沟渠8.54万亩,占比10.12%;水工建筑用地1.41万亩,占比1.67%。醴陵、攸县、茶陵和渌口等地区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81.33%。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