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生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报告文学

    赖杰琦 罗玉珍

    前 言

    提到“癌症”二字,大多数人总会不自觉地把它和绝症、死亡、需要照顾等相对负面的词语联系到一起。然而在株洲,有个名为“花木兰防癌抗癌公益联合会”的社会组织,它自2013年创立至今,已将1200余名患癌病友紧紧团结在一起,从自救到救人,从抱团取暖到回馈社会,在这里,患病的日子也不再黯然失色;在这里,生命绽放出璀璨的光华。

    11月25日,株洲传媒大厦能容纳400人的演播厅内座无虚席,一场名为“感恩慈母,向生活微笑”感恩联欢会的活动正在这里进行。作为株洲花木兰防癌抗癌公益联合会每年都要开展的三大活动之一,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成为患癌病友和家属们的年度盛典。

    台下,文旗斌面带微笑,跟随节目的内容,时而颔首点头,时而双目噙泪。作为株洲花木兰防癌抗癌公益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会长,一路走来,她见证着这个组织从萌芽到成长的点点滴滴。

    萌芽 经历过生死的人,更能互相理解帮助

    拿着医院体检报告单,脑袋里“嗡”的一声仿佛炸开了锅,双手仿佛不受控制般抖动着。深呼吸了十来分钟,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翻了一圈通讯录,却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她蹲在医院的过道上号啕大哭起来……

    这是发生在2012年5月的一幕,文旗斌当年48岁。在朋友眼中,她是个在公安战线摸爬滚打了32年的“铁娘子”,抓过命案逃犯、勘验过血案现场,工作起来,她眉头都不皱一下,可体检报告单上的“宫颈癌”三个字,却把文旗斌击倒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她哭了睡,睡醒又哭,终日浑浑噩噩,虽然也在慢慢接受患癌的事实,但她的内心无时无刻都被悲伤和恐惧笼罩着。不管是吃饭、散步还是做其他事情,只要间隔十来分钟,她就会突然心里一沉、鼻子一酸,想起自己是个癌症病人。

    手术很成功,但各种小问题随之而来:哪些食物需要忌口、哪些锻炼有助恢复、伤口部位出现酥麻感是正常的吗……总去问医生吧,太打扰人家了,但不问医生,又该问谁呢?她开始留意起和抗癌相关的组织,可问来问去,除了医院肿瘤科的那些同病房的患者偶尔会互相问候两句外,株洲尚无真正的抗癌组织。

    一个念头慢慢在文旗斌脑海中形成:能不能把一些同样患癌的病友聚集到一起,大家互相加油打气,过来人也能对新患进行一些细小问题的指导。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并在朋友的帮助下,于2013年7月在《株洲晚报》上发表了组建防癌抗癌自助协会的信息,文末还附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文章见报的当天下午,文旗斌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姓何,患有肠癌、肺癌等多种癌症,“见到倡议书我很激动,终于有个出来‘举旗子’的人了。”对方在电话里说。

    文旗斌很快见到了电话里的“何老师”——何亦君。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她在约定的时间来到石峰公园半山亭后不久,何亦君和几位俱乐部成员大步走来。“她们容光焕发、身姿矫健,完全看不出是癌症患者。”对文旗斌来说,有着近20年带瘤生存经验的何亦君的出现,给了她极大的信心,也更坚定了她要走“群体抗癌”这条路。

    这次“胜利会师”后的第二天,文旗斌正式着手建立株洲抗癌康复俱乐部。她建了一个QQ群,把打来电话,提出想要加入俱乐部的病友们都拉进群里,并定下一条群规:进群必须实名制。对于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因为害怕被人关注、误解,“隐藏自己”仿佛成了一种本能,有位姐妹甚至在此之前已经两年没有出过家门,而实名制则让这些病友感到无所适从。文旗斌告诉大家:“我们能走到一起不容易,一定要直面真实的自己,勇敢迎接未来的生活。”

    2013年12月,群里第一次举行线下活动,十几名群友欣然赴约。“大家互相介绍,过程虽然简单,但气氛非常好。大多数人以前没见过面,却仿佛是认识了多年的老友一般,很温暖。”之后,聚会越来越常态,聚会地点也频繁变化,春来赏樱,夏日观荷,秋有登高,冬去游园……每次聚会,大家都会拍照留念,记录相聚的快乐时光,多彩的株洲到处留下了她们的身影。遇到姐妹病情反复时,大家也会结伴前去探望,用自身抗癌经历给予对方鼓励,让其拥有更多战胜癌魔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多癌症病友,2016年11月,经株洲市民政局审批,“花木兰抗癌协会”更名为“花木兰防癌抗癌联合会”(以下简称“花木兰”),并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为何命名为“花木兰”?“因为我们的病友主要是女性,而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对我们既是鼓舞也是引领。”文旗斌说。

    成长 八年时间,会员已发展至1200余人

    11月初的株洲,初冬的暖阳照在大家身上,心情明媚得犹如春天,位于株洲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二楼的操坪里,夏连易很是亮眼——嫩绿色长款开襟毛衫,搭配白色高筒马丁靴,齐肩长编发把画着精致妆容的小脸衬托得既美又飒,她是这支正在排练的非洲鼓乐队的队长、总指挥。眼前的场景,让人难以将其与“66岁”“癌症患者”这样的字眼联系到一起。此时的她,正在为月底感恩节当天举办的感恩联欢会忙碌着。

    一年一次的感恩联欢会,是“花木兰”每年底的重要活动,夏连易身为副会长,且兼任合唱团、非洲鼓两支队伍的队长,每年从9月开始就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选节目、定人选、排节目……最多的时候,一台晚会12个节目,她参演了其中的6个,忙到转场时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帮她拉拉链、换衣服,才能赶得赢下一个节目的上场时间。但她坦言,曾经的自己从没想过会有把演出舞台放在“花木兰”的一天。

    从小爱美的夏连易,自小学开始就是文艺积极分子,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后来受丈夫影响,她还爱上了运动,坚持每天骑行10公里。2010年4月被诊断为乳腺癌时,她根本不肯相信这个结果:“我身体一直都很好,平时连感冒都少,怎么可能得癌症?”尽管她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但还是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开始了放疗、化疗、手术的一系列治疗过程。

    术后原本恢复情况还不错,然而2012年,癌细胞转移到了淋巴,这让夏连易不得不再次接受了手术。原本性格乐观的她,也开始时不时长吁短叹起来。“只要医生把家属叫去办公室,回来我就会问:医生说我什么时候死?”丈夫和儿子知道她的心结,出院后每天花更多时间陪伴在她身侧,却并不能让她回到患病前的心态。

    时间来到2015年,一位曾经一同做手术的病友在微信上给夏连易发来消息:“我加入了花木兰抗癌协会,这里有100多个同样患癌的病友,大家抱团取暖,共同抗癌。你要一起来吗?”没想到株洲还有这样的组织,大家同病相怜,应该会更能相互理解吧。她雀跃着将这个消息告诉丈夫,却被淋了一头冷水:“不准去。都是一群生病的人,见面后还不是抱头痛哭、以泪洗面啊?”夏连易于是也暂时搁置了加入的想法。

    一段时间后,夏连易在手机上刷到了病友发的一条微信朋友圈,这次大家是去的仙庾岭看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她的脑海中突然就冒出了这句诗,而那一张张充满生机的笑脸,更让她心生向往: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模样!她马上给这名病友发去消息:我要加入你们!

    加入“花木兰”的第一次活动,是到一位病友家包饺子。能歌善舞的夏连易还当场跳了支舞,赢得姐妹们一片赞誉之声,这让她重新拾起了久违的自信。随后她被推选为合唱团团长和非洲鼓队队长,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路看着队员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近百人。

    与之一同壮大的,还有“花木兰”的成员。从2013年初创时的几十人,经过短短八年时间,已发展到如今的1200余人,还设立了茶陵、攸县、醴陵三个工作站。病友的癌症类型,也从起初的女性“两癌”(即宫颈癌、乳腺癌)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几乎全部癌种。在这里,有人几十年来第一次化妆、上舞台;有人走出蜷缩了几年的小房间,出门看外面的世界;有人在临终前,嘱咐女儿加入志愿者,继续为“花木兰”贡献光和热……围绕“怎样活下来”和“怎样活得精彩”这两个主题,大家在抗癌路上携手前行,守望相助。

    “从2017年到2020年,‘花木兰’连续四年取得了病友生存率达到98%的骄人成绩,我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旗斌说起这个数据时,满脸自豪。

    展望 自救到救人,期待帮助更多癌症患者

    2016年,“花木兰”被株洲市妇联列入社会公益组织,去年底,株洲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正式启用后,“花木兰”也分到了其中一间办公室,有了自己固定的活动场所。合唱团、舞蹈队、非洲鼓队、柔力球队、旗袍秀、书法培训班……从周一到周五,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会员们的生活排得满满当当,排练和演出成了大家的日常。

    作为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花木兰”自身没有产业,成立至今,从未向会员收取过任何形式的会费,组织的经济主要靠妇联购买服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

    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患癌前又主管过财务工作陈万良,被老同学文旗斌“强拉”进协会担任财务与书法老师,当然,是没有工资领的。

    “很多集体活动,买矿泉水、加油、买物资,都是大家自掏腰包,不报账的。”陈万良介绍,协会年底要进行年检、审计,他只好找到相识的会计师朋友,将实情和盘托出,好在对方也是个爱心人士,于是,年检报告、审计等费用全部免单。

    何亦君也分享了一桩趣事,有次请了位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实在没钱付,只好到办公室领了几十张A4纸给人家。

    除了活动花销外,对贫困会员的资助,也是笔不小的开销。不少会员为了治疗,掏空家底之余还负债累累,生活困顿不堪。“我们希望能够应帮尽帮,但确实常常捉襟见肘。”陈万良坦言,囿于经费的紧张,对很多会员的帮助不够到位,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常常让他遗憾不已。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来自各界的爱心与支持,仍让大家倍感温暖。除了“娘家人”——各级妇联组织的支持和帮扶外,不少部门、机构也在默默助力,他们免费提供活动、会议场地,帮忙对接各项公益政策,还有来自社区、医卫等部门的志愿者,不仅会在线上回答会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还积极参加“花木兰”组织的活动,用所学、所行给予“花木兰”支持。

    过去是受人照顾的重症病人,如今是心中充满感恩和爱的公益人,身份的转变,也是“花木兰”人从自救到救人的状态转变。

    就在今年10月,夏连易在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的一间会议室里,面对十几名癌症患者进行了一场演讲。这些患者有的因为长期放化疗而脱落了一头秀发,有的因为身体疼痛而面色蜡黄,大家默然地看着夏连易走进会议。“得知自己患癌后,我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感觉生命到了尽头……我们的队员都是从死亡线上爬过来的人,更加感恩亲人……”真挚的情感是最动人的语言,演讲结束,大家都红了眼眶,几位旁听的护士都在悄悄擦眼泪。“夏姐,谢谢你,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一位患者拉着夏连易的手,主动表示要加入“花木兰”,与大家一同迎战癌魔。

    自2013年成立至今,“花木兰”每年都要前往社区、医院、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场演讲及健康知识讲座,用自身经历给予他人温暖和力量。近三年来,团队组织或参加各项公益活动、演出一百多场,平均每月达到了三场以上。

    从“帮助你,拯救我”升级为“帮助更多的你,拯救更好的我”,团队口号的变化折射着团队成员们精神世界的改变,“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癌症患者。”文旗斌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