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遇见未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论坛现场。 通讯员/提供

    核心提示

    12月19日至21日,2021年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在我市举行。赛事期间,我市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高峰论坛形式,共议数字发展,共商数字大计,共享数字蓝图。

    这些行业大佬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为城市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群策群力,分享真知灼见。本报摘录了部分代表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上下功夫

    演讲人:李毅中(国家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发展数字经济要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上下功夫。

    数字产业化即把数字技术转化为电子信息产业,它包括通信网络、数字中心、计算中心、集成电路制造、终端设备制造、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是数字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核心产业。

    产业数字化则是把第一、二、三产业中各个垂直行业利用上述电信产业的工具去改造提升,产生经济的新增量。

    数字产业化是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目的。发展数字经济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所谓赋能,要把数字技术与工业技术这两个IT深度融合,迸发出新的动能,从而产生新的增量。因此赋能不存在赋方和被赋方的主宾关系,而是企业的自我变革。实现赋能重在应用,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显示新动能,做出示范,并进一步改进、推广。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密切供需对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发应用场景,示范推广、点面结合,延伸扩展,促进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我看来,工业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发展数字经济重点是工业,难点在智能制造。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内网、外网,创造条件建立5G的专用网,结合实际可以采用5G也可以采用不同技术来优化组合,而不一定都用5G。5G是最新用于智能制造的网络,但它相应投资比较高、能耗比较大,有些场景中其实3G、4G就可以满足了,因此应该合理地组合,降低成本。还可采用边缘计算加上人工智能提升算法、算力和计算的速度,建立计算中心。数据经分析、计算再反馈到生产线,可以使我们的控制更智能、制造更精准、检测更精细、运行更可靠。

    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要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自主可控的能力。二是加大投资、合理布局,加强集成电路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工业行业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能力再造和产业链补链、强链、固链。

    信息技术赋能 帮助减少碳排放

    演讲人: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的同时,也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大国。正因如此,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该战略意义重大,但我国碳减排压力巨大,面临严峻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不可盲目效仿国外降碳方式,“过早去工业化”,将造成产业“空心化”。

    以冶金工业碳排放现状来看,我国冶金工业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20%。要实现降碳,可以从工艺创新、清洁能源使用、碳中和技术运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切入。这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强化工业强制、高效运维调度、能源管控、数字孪生等方面着手,它在未来十年将有潜力通过赋能其他行业帮助减少全球碳排放的20%。

    我们要认识到,“双碳”战略的实施需要多学科合作,开展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稳定生产过程,提升运行效率,从而实现节能降碳。

    走稳数字经济发展之路

    演讲人:刘旭(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全球93%的经济体陷入衰落,而中国GDP的增长达到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不仅如此,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已经稳居全球第二位,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

    从国内的规模体量来看,2020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数据显示,到2025年这一比重有望突破10%,数字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抓手。

    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5G网络速度、规模都保持全球第一,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系统。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服务业,我们的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进程持续推进,到2020年底,我国网络零售额达到11.7万亿元,新型消费崛起正成为我们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压舱石。

    整体来看,中国的数字经济区域发展正从沿海向广阔的内陆腹地加速辐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区别传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突破了地理区位条件的限制,重塑了区域之间资源分配的模式,很多城市抓住这一特点探索出一条新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那就是基于自己的优势资源禀赋,抢占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围绕产业打造IP,再围绕IP去跟进市场和生态,通过与国家级智库去联合承办大型会议或者是发布权威研究成果等方式,高站位强推广,从而获得资源和政策的导入密集倾斜。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思考

    演讲人:蒋白桦(石化盈科高级副总裁)

    以价值为目的的数字化转型,无论在央企还是国企、民企都已经深入人心。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若不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生产将寸步难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在我看来,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面是智能制造,难点也是智能制造,做好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嵌入到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我连续多年作为评委参加了国家工业互联网的决赛,感觉到大家在数字化转型时已更加注重于制造过程本身。无论是零售行业还是流通行业,制造过程是需要表述出来的。很多时候人们看不见制造过程,而只能看到外在,而这恰恰是5G工业软件里面卡脖子的问题,是最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数据的顶层设计同样重要。数据不同于过去信息的概念,它是一种资产,通过数据治理,可实现整个产业构成的升级和换代。

    企业要做好数字化转型,还要加强全要素感知。我们需要升级的对象发生了什么,我们用来分析的数据可靠吗?这都要求我们把基础做好,把生产管控和设备管控做好。

    此外,做好数字化转型,并非每个企业都要打造一个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可以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完成数据治理等功能。相反,一个个单独的小系统就如同孤岛,无法让企业真正优化和联动。

    标准引领同样重要。工信部和国家技术监督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3.0版。对供应商和企业来说,在做数字化转型时,都要从标准的角度策划,按照这一思路不断往前走,那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是可持续的。

    尤其是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企业本身的可识别性很强,因此在做数字化转型时也一定要注意做到有可辨识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