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默默耕耘32年,只为生命自由呼吸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琼

    实习生/欧阳晨溪 通讯员/陈恺祺

    呼吸,是人体最为简单的动作,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可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对不少人来说却是奢望。

    为了让生命自由、顺畅的呼吸,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和平已坚守32年。他用执著编织着感动,为一个又一个身处绝境的患者送去希望。

    敢于创新,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仅用30分钟就为患者切除了肺部肿瘤,这是刘和平带领团队不久前创造的一项骄人纪录。成绩的背后源于他长达32年的技术积累。

    学医并非刘和平最初的梦想。高中时,他曾想学计算机专业。由于当时母亲患上风湿性心脏病,他便决定当一名医生,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1989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市二医院工作。众所周知,呼吸系统的疾病大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这意味着,刘和平常常需要和死神竞速。

    前段时间,67岁的吴嗲嗲因气管被肿瘤堵塞,导致呼吸困难长达数十天。

    由于病情复杂,当地医院对吴嗲嗲的病症束手无策。随后,老人找到了刘和平。

    “患者本身有冠心病,加之其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极大。”刘和平说,虽然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可为了挽救一条生命,他甘愿冒险。

    经过会诊,他决定为吴嗲嗲采用硬质支气管镜切除肿瘤。这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最终,手术仅用时30分钟,困扰吴嗲嗲的呼吸难题解决了。

    敢于创新是刘和平从医生涯的一大特征。早在2013年,他就在全市率先开展支气管介入手术,弥补了市内本专业的空白。据统计,目前,该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

    建立“尘肺病友微信群”,为患者送去信心

    “咳、咳、咳”……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刘和平总会感觉心被揪得生疼。

    顺畅的呼吸原本是人最简单的需求,却是尘肺病患者的奢望。

    尘肺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病。市二医院是株洲市尘肺病定点医疗机构,每天,刘和平都要和这类患者打交道。

    “你还年轻,这又不是绝症,只要坚持规范治疗,还是能正常生活。”查房时,见36岁的尘肺病患者刘先生情绪低落,刘和平立马轻言安慰。

    在他看来,患者战胜疾病的首要条件便是“信心”。为了让尘肺病患者重拾信心,他组织科内的医务人员建立了“尘肺病友微信群”,将收治的患者拉入群内,每天在线上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定期在群内发布自制的呼吸康复训练视频等。

    除了心理的治疗,更多的时候,刘和平会带领团队成员研究尘肺病的最新疗法。如今,该科室医生都能熟练开展尘肺病的选择性大容量肺泡灌洗术。

    当好“桥梁”,将好技术传授给更多人

    从医32年,刘和平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株洲呼吸专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对他而言,当一名好医生并非最终追求,当好一座“桥梁”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几年前,他在下乡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名40岁的患者因支气管扩张导致呼吸衰竭,连话都说不出来。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这名患者并未得到有效治疗,痛苦不已。

    见状,刘和平立马为这名患者进行支气管镜灌洗。很快,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其实,支气管镜灌洗技术在大医院已很常见,可在基层,一些患者却享受不到这种技术。”刘和平感慨道。

    如何让优质技术延伸到基层?刘和平开始带领团队不定期去基层医院开展技术帮扶,手把手地教授呼吸内镜技术的等。

    除了将最新技术向基层传授,面对科室的青年医生,刘和平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绝不能让救人的技艺烂到自己的肚子里。”刘和平总是这样告诫自己。

    如今,在他的规划下,市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细分了肺癌与肺结节专科、呼吸内镜介入专科等。其科内所有医生既熟练掌握呼吸学科内相关诊疗技术,又各有所长。

    2021年,以“刘和平”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落户市二医院。有了这个平台,他的干劲更足了。

    “明年,我要争取更多科研项目立项,冲击省级重点学科,让更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得到好的诊疗服务。”刘和平满脸憧憬。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