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陈驰

    通讯员/刘晓聪

    12月10日,攸县皇图岭镇丹塘村张湾道路正式通车运行,困扰群众多年的坑坑洼洼的“断头”路,终于铺上了厚实平坦的混凝土,600多名村民喜上眉头,出行得到根本改善。这其中,离不开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专项工作小组的默默付出。

    今年,以“交通强县”为发展目标,攸县将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纳入2021年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全县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作全面铺开,全县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以来,共投入资金近9亿元,政府奖补5.5亿元,乡村改造路基、配套路面投入3.8亿元,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

    县域“1小时交通圈”已经成形

    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公路在攸县发展进程中起到过关键作用。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原有路面宽度不够、“末梢路”“断头路”未拉通、道路等级不够承载现有车流等问题,成为困扰群众出行与乡村发展的难题。

    群众有呼声,政府有回应。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生产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攸县交通运输局组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专项工作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专项行动。

    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道路难题,乡镇申报后,工作人员现场核查,及时纳入实施范畴,尽快动工修复。

    目前,攸县已建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项目466公里、窄路加宽项目220公里,断头路边界路项目44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29公里。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5公里,自然村落100%通水泥路。构建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以县城为中心,县内“1小时交通圈”已经成形。

    货车开到田边来,农产品运输不再愁

    攸县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大,共有8000多公里,路网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新市镇土楼村水土丰沃,适合种植西瓜。此前,因路面过窄,货车无法驶入,种出来的西瓜无法及时运出,季节性水果难以保存,损失颇大,群众发展农业产业有想法,但没信心。

    “村道以前只有2米5宽,货车压根进不来,更别提会车。”土楼村村民张连方说,农作物成熟了,有时要自己搬上3公里到村部,磕磕碰碰就带来不小损失。

    今年上半年,村道提质改造成4.5公里的农村公路后,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埂边,运走35万斤西瓜,瓜农们喜笑颜开。

    张连方说,现在的村道整洁宽敞,是致富路,乡村振兴,大家满怀信心。

    身上没了灰和泥,校车开到家门口

    在菜花坪镇高和社区艳头组,全组200多名村民的出入通道是一条土路,土路随着天气变化进行状态切换,雨天成泥路,天晴灰尘扬。下半年,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落地,将这条路立项改造后,村民们终于踏上了干净的水泥路。

    “除了下田,不用再穿雨靴了。”村民李爹爹说,衣上没有灰和泥,能体面出远门。

    此前,同样饱受困扰的,还有家长和孩子们。下雨天,校车难以驶入,家长们只能抱着孩子,走到村部旁乘校车。而如今,校车直接就能停靠在家门口。

    今年5月,连接联星街道上云桥和莲塘坳镇游家垅的花庙前大桥连接线,通过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拉通后,群众们结束了多年来绕行10多公里的历史,现在“直通快线”不用一分钟即可抵达桥对岸,极大减少了物流运输成本。

    攸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陈晓晖介绍,全县通过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提质了一批“末梢路”,打通了一批“断头路”,造就一批“产业路”。公路客、货运量和客、货周转量较之前分别增长7.4%、6.9%和9.2%、11.7%,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强化施工调度,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包括连接线拉通、窄路加宽、大中修等群众出行的堵点、难点工程,目前各个工程进展比较顺利,预计到年底能圆满成任务。

    随着一个个“堵点”被打通,一个个“痛点”被消除,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带来了人气和财气,更凝聚了基层民心,在全县党群中得到了热烈响应,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共同维护”的建设农村公路、守护农村公路大格局。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