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听课老师认真观察和记录语文示范课堂。
芦淞区教育局局长邓礼辉(左),为株外校长饶婷颁发“校本教研示范校”牌匾。
有趣的地理手工作业。
数学部组织开展分享与研评课。
一旁听课老师认真观察和记录英语示范课堂。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戴凛 孙晓静
通讯员/王佳奕
12月16日,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举行主题为“乘双减东风,研品质课堂”的校本教研展示活动,芦淞区200余位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到场倾听学习。
活动中,市教科院院长王开和认真细致地听完了老师们的示范课,并给出了“氛围浓厚、目标准确、路径清晰、值得期待”这样16字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四度”教师培训,不仅重视新老师的成长培训,更对成熟教师进行了教研和专业发展的规划、培训。
而就在10天前,一场主题为“基于主题意义下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英语教研活动也在该校“上演”,湖南省英语教研员周宁之女士听课后赞叹道:“这里的课堂就像艺术品一样。”
到底是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总是让这所学校充满魅力?
“干货”满满的教研展示
六堂精彩纷呈的品质示范课,五场干货满满的分享会和研评课,全学科的优秀学生作业展示,还有株洲市外国语学校校长的专题工作报告,以及嘉宾带来的专业点评。这场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很不一般。
12月16日一早,淞南中学七年级语文老师陈香就赶到了活动地点,从株洲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饶婷开始作报告,她一直都没停下手中的笔,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陈老师表示,这里老师们教研备课充分,课堂示范有特色、有活力,感到受益匪浅。
芦淞区教研中心副主任吴志敏说,“双减”政策是今年教育领域的“热点词”“关键词”。株洲市外国语学校快速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区域、学校实际,对校本教研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自主规划、科学设计,敢于自我革命和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出校本教研品质化发展之路。在“双减”“民办学校微机派位”“中小学校微机分班”背景下,如何实现“提质减负”、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如何打造“品质课堂”,如何擦亮和展示“外国语名片”,该校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记者在现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场筹备一个月之久的校本教研展示活动,内容夯实、亮点突出,一下子就征服了全体嘉宾领导和来访老师。
“交互式”教研激发内力
数学老师吴静颖2020年入职,很快,她就成为学校“小板凳听课团”中的一员。
什么是“小板凳听课团”?这其实是一群由学校中青年教师自发形成的“小团体”。说是小团体,但有时候很可能又只有一个人。
吴静颖介绍,学校为新入职教师安排了“师徒结对”。所以只要自己没课,她就会带着小板凳坐进师傅的课堂里。有时还会碰上其他自发前来求学的老师,于是便成了“团”。
吴静颖表示,不只是数学课,在其他课堂里也一样有不同的收获和启发,所以有时教室中的听课教师来自各学科。凭着一股求知的欲望,大家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了一起。不仅如此,听课老师还可以共同管理课堂,甚至参与课堂教学,课后进行非正式议课评课,共同寻求更多可能性。
“这些交互式的教研模式,对我们新人来说充满激情和魅力。”吴静颖感叹,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即使在课间,各学科老师也会抓住这个“边角”时间,来一次微型的集体备课和“微研课”分享。另外,每周还会对上一周课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再由大家交流讨论,提交成果。
据悉,本月下旬,学校还将举办“教学节”活动,为老师分享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提供平台。同时,这些教学反思和案例也会被印制成集。让老师们的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在交互过程形成涌流,在实践过程实现创新。
“校办”统领教研团队
近年来,芦淞区教育局对校本教研优化提质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形成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一直把校本教研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认定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文化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
校长饶婷介绍,该校办学20年来,在教研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不少探索与尝试,并逐步构建起了一支师资雄厚、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研团队。
据了解,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教师培训机构,它有一个儒雅的名字,叫做“九如学堂”。学校会基于教师能力现状,进行分级研学培训。学校教研团队在校长办公室的领导下,由教师发展中心引领六大学部、学术委员会、各级课题组和学科质量建设项目组开展教研工作。
其中学术委员会由该校23名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研讨该校教学教研的整体发展方向。该校学科质量建设项目组则负责制定、调整学科质量发展目标、落实措施和评价制度,推进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目前,该校已拥有8个课题研究组、一个省重点课题、两个省一般课题、两个市规划课题、三个校级课题,正全面对接“双减”新政。
“双减”在校园落地生根
“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饶婷介绍,今年7月底“双减”政策发布,该校在8月初即迅速组建落实“双减”工作小组,由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组建专项教研小组,分别对作业设计、作业管理、课堂改革、课后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和探索弹性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泡沫地球仪、纸板古建筑、木制风车……在学校的展示区,可以看到各种学生精美、有趣的手工作品,而这些作品正是学校作业设计的一个落脚点,让同学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课程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对课后服务内容进行了升级,重点放在学业辅导,要求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让全体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老师还利用课间、课后服务时间,面向全体有计划地面批辅导作业,让同学们摆脱了对培训班的依赖。
此外,该校还在原来“e+X”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精选了语言类、科技类、艺体类和器乐类6大类54个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真正回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