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在希望的田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支国

    前 言

    农村有什么?去农村能干点什么?渌口区的四位“80后”,在城市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后,结伴返乡发展现代农业,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只要有理想、有知识、有技术、有追求,有坚持的韧劲、试错的勇气,农村遍地是创富机会。今天,我们关注他们在农村的创业探索,既是为他们可贵的勇气和精神加油鼓劲,也期盼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投身农村,支持农村农业发展,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冬日暖阳下,几辆大货车闷着粗气,来回穿梭,平整出来多余的泥土被一车车拖上山顶。

    一棵碗口大的松树,树冠高耸,亭亭如盖,刚从工地被移栽到一旁。现场负责施工的吴建洋指着树冠,侧过头问:“你看,像不像个天然的鸟窝?”

    文鑫拍拍吴建洋的肩膀:“这些树可得保护好了,环境如果破坏了,我们可交不了差。”

    这是渌口区龙门镇清塘村,湖南龙之门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龙之门)正在兴建的仓储加工基地。

    文鑫、吴建洋,加上小刘和小陈,四个“80后”,是“龙之门”的四个合伙人。

    他们合伙返乡,从农民手里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和油菜,今年新收了稻谷200多万斤——公司没有专门的粮食仓储加工场所,只好暂时寄存在朋友的仓库里。

    “我们建设的这个仓储加工基地,占地30亩,春节前场地平整就能完工,搭建钢架厂房、安装设备,以后粮食生产、储存、加工,我们都能自己做。”“带头大哥”文鑫说,那边山头整个100多亩山地,他们都流转租下了,下一步计划搞绿色养殖等产业。

    去年9月,他们手头还没有一亩土地。前年,他们还天各一方。如今,他们搞农业,竟产出了这么多粮食,真像是四人联手,在乡村田野变了一场魔术。

    1

    这四个“80后”中,文鑫、吴建洋和小刘是淦田镇的,小陈是相邻的龙门镇的。四人大学毕业后,都在外闯荡,但所从事的行业不一样。

    学建筑设计的文鑫,在海南、广东从事建筑行业。物流专业的吴建洋,在深圳做物流产业。学工商管理的小刘,在广东做工程。法律专业毕业的小陈,在辽宁从事冶金冶炼。

    淦田镇在外创业的老乡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相互交流信息,但大多只知其名、不识其人。如果不是那场新冠肺炎疫情,或许他们四人还会像以前一样,偶尔在群里冒个泡,不太可能浮出水面走到一起。

    去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不少城市的米、菜等生活物资供应一度受到影响,淦田老乡们在微信群纷纷发言热议。

    “现在的城市生活,房价物价比较高,工资低,挣得不多,幸福指数低,没有归属感。安全、绿色的粮食,越来越受人喜爱。现在农村资源多,不如回老家创业,搞点生产就可以自给自足。发展农村经济,一样可以创造自己的事业,还能带动家乡脱贫、振兴。”文鑫在群里的这番感慨,引起大家的共鸣。

    “这几年,乡村的变化大了,各项基础设施都建立完善,原本泥泞的小路也加宽了,交通更加方便了。”

    “农村的荒山荒地不少,流转起来,成本不高,种植、养殖,搞规模化生产,效益不会低。”

    “国家提倡乡村振兴,各方面的政策肯定越来越好,在农村创业肯定会大有前途。”

    “站在这个互联网的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互联网普及了,世界各地只要你想,没有不能的。农村物流、农村电商、农村直播、农村购物,互联网+农业是新风口,只要把握住了,我们也能够‘飞’起来!”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像一个火把,点燃了返乡创业的激情。

    文鑫、吴建洋和小刘意愿强烈、想法坚定——返乡,用机械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

    小陈的妻子也是淦田的。小陈闻讯后,也加入进来,组成了返乡创业“F4”。

    2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F4”回到农村,创业一开始,就困难和阻力重重。

    第一重阻力,来自家里。

    父母们都不理解。

    “辛辛苦苦把你培养出来,读了大学,跳出了‘农门’,好不容易去了大城市,怎么又回来了?”

    “搞农业容易吗?你们谁种过地,能种出什么来?你们吃不了这个苦的!”

    “搞农业有几个赚钱的?你们冇经验,投那么多钱,亏了怎么办哦?”

    年轻人向父母们解释,据理力争。

    “我们在外面干了这么多年,我们有资源,还年轻,有干劲,也有能力干好农业。”

    “我们知道城里人喜欢什么,无污染、绿色的粮食,大城市的人最喜欢。我们就搞生态农业,产品往大城市推,肯定能挣钱。”

    “乡村振兴的春风来了,农村政策好、机会多,在家里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父母们的神情严肃,语气坚决,几个人吓得连家都不敢回了。但是,创业的决心不减。

    他们决定瞒着父母,在相邻的龙门镇租地创业。

    没想到,从农民手里租地,更难。

    几个人分片包干,提拎着水果之类的东西,到村入户跟农民面谈。

    农民的警惕性可高了。见是陌生人,脸上还笑嘻嘻,心里认定,这些人肯定是骗子,死活不开门。

    农村多是留守老人,思想老化、观念固执。好不容易进了门,任凭你好说歹说,也难以说服。

    “你们年纪大了,田地与其抛荒,不如让我们帮您种,你们不用劳动还有收入。租金给现钱也行,给稻谷也可以……”

    这边话音没落,对面就是一声吼:“我的地,凭什么租给你?荒了都不给你们种!”十几个婆婆老老一下子围拢,七嘴八舌,把话给堵死了。

    此路不通,大家只得改变策略——找村组协调,把条件跟村民一五一十讲清楚:一亩田,年租金200元,租期30年;只要同意签协议,先给流转租金,钱到手再给地;流转的土地只搞种植,不搞其他建设;土地的归属权属于农民,政府的种田补贴,全给农户;公司投资修水渠、拓宽机耕道,把小块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不少农民动心了。

    清塘村的农民吴国泉,是种田的老把式,以前也租过四五十亩田种水稻,土地流转划不划算,他心里自然有本账。协商工作组一上门,他毫不犹豫,将自家4亩多水田全租给了公司。

    “自己种田,种不好就亏本。流转给公司统一经营,旱涝保收,稳靠。别人给的租金哪有这么高?种了我的田,钱还不一定给到手。他们公司租金合理,先给钱再租地,蛮实在。”吴国泉说。

    万事开头难。前面的羊领了路,后面的羊跟着走。年前,公司一口气流转了3300多亩田地,后面又继续流转了1070亩。

    3

    四个人虽说都是乡里长大的农村伢,但都是“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社会门”的“三门式青年”,以前都没种过田,到现在也只会开车,从没摸过农机。如今4000多亩田地在手,还要搞机械化生产,怎么弄?

    大家凑一起,直挠脑袋。

    规模要不要搞这么大?要不先暂时少搞点?有人打算留点退路。

    “跟村民的协议都签了,这时不搞,不合适,村民会对我们失去信心,今后再想流转就难了。”有人马上把这想法给否了。

    “我们父辈都是农民,能把事干成,我们干起来不会有难度。”伙伴们更多的是互相鼓励打气。

    农机,买还是租?有人抛出另一个问题。

    租,前期投入少、风险小,但是农机不是自己的,终究是不方便,不能保证随喊随到,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买,一次性资金投入大,但从长期看,一劳永逸。权衡利弊,大家决定:买。

    问题还有哩。看电视里说,有些大面积种植,运用无人机提高生产效率。无人机到底能不能用,效果能不能保证?大家心里开始也没底。

    几千亩面积,不可能光靠人工操作。要相信科学,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唯一途径。无人机既能喷洒液体,也能播撒1毫米到10毫米的固体颗粒。农业无人机不仅可以喷药、播种,还能撒肥、投饲,精准作业,解放劳动生产力。一讨论,大家的意见又统一了。

    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办法总比问题多。

    不懂不要紧,摸索着干。反正大家都年轻,边干边学嘛。

    如何选种?什么时候下种?配什么肥?有什么技术要求?诸如此类的专业技术问题,他们虚心向省、市农科专家求教。

    农机没人会操作?也好办。订货的时候就跟厂家谈好:买了你的设备,就要教我们操作,而且要包教包会。几个人都是开车多年,学起来飞快。自己学会了,变成年轻的老把式,再去教别人。

    旋耕机、无人机、收割机、拖拉机,大大小小的农机买回来后,他们不但都学会了,操作熟练,还教会了不少农民,带动当地农民进行机械化生产。

    4

    真是“出水才见两脚泥”。下了田,真正的问题才算来了。

    流转的这些田,有好有差,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田,荒了好多年,杂草丛生,里面还有石头、碎砖。有些田中长了老高的竹子,有些田中生的杂树有碗口粗。

    春耕的时候,开着旋耕机突突突翻地,下面梆梆梆一阵响。赶忙停机,下去一看,荒田里的石头、树桩,竟将旋耕机的刀片都磕断了。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千头万绪,得找个人具体主管农业生产。因为是机械化生产,这个主管,最好得是个多面手,既会种田,又会机械维修啥的。

    备选对象四个,村民吴国泉是其中之一。吴国泉会种地,以前干过汽车修理,平时在家还搞点副业,捣鼓一些水电安装维修什么的。

    考察了两个月后,就是他了!

    “万金油”吴国泉成为公司的第一批员工,他也亲眼见证了四个年轻人创业的艰辛。

    今年春天的一天,下着大雨,晚上9点多钟,正在作业的旋耕机突然出故障,趴在了田里。培育的种子已经发芽,等着第二天下种,连人工也请好了,必须抓紧时间把田耕完,时间可不等人。

    吴国泉赶紧请来吴建洋检查,两人左看右看,终于找到原因——液压油管爆裂。公司没有备用的配件,两人连夜开车,赶到40公里外的渌口城区买回了配件。又找来块彩条布,将四根竹竿插在田里,支起彩条布,搭起一个临时的简易帐篷。两个人冒着雨,在泥田里拆换设备,一直搞到晚上11点多。

    “他是大老板,在水里泥里和我们一起干,不是农民也变成农民了。他们做事有干劲、有冲劲、能吃苦,我真的很感动!”吴国泉说。

    很多村民,也被这几个“80后”的劲头感动了。有时,村民看着他们冒雨在田里做事,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休息,给他们熬上姜汤驱寒,拿出土特产招待。

    村民支持公司,公司也厚爱村民。田里放水、施肥、除草,需要人工,请的都是本地的村民。开出的工钱也不低,当地人工一般是一天120元,公司开到150元。

    几个人一开始就约定,农民挣钱不易,农民工资必须按时发放,决不能拖欠。

    记得去年年底,公司账上一时没钱,发不出工资了,文鑫第一次向朋友借钱,保证了工资发放。

    5

    创业,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年轻人创业,遇挫折,甚至走弯路,都是再正常不过,关键是要对未来始终充满希望。

    刚回来创业时,他们几个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向身边的朋友借了很多钱,干劲十足。几个人起早贪黑,呕心沥血。由于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创业的第一年,赔得血本无归,欠了不少钱。当时几个人感觉天都要塌了,沮丧、崩溃,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很可贵的是,大家没有放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彼此互相鼓励,又重整旗鼓,吸取失败的教训重新开始。

    家里人也被他们的决心和毅力感动,从之前的反对变为鼓励支持,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与动力。

    现代农业是项技术活,没有捷径可走。农业科技知识这块短板,他们只能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学习、去弥补。

    去年,水稻处于孕穗末期,连续下了一周的雨,涨了大水。孕穗期耐淹力最弱,叶尖受淹没2天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幼穗分化,颖花发育受阻。其受害程度随淹水时间、浸水深度、受淹部位而变化。受淹4天以上,没顶的比未没顶的要减产。结实期淹没后,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生长,胚乳发育不良、秕率增多,减重减产。淹没5天内,一般减产2~3成,超过7天则严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 一般造成减产5~6成。这个时期淹水时间越长,产量损失越大。

    他们几个人技术不足,连连出状况。

    先是没有考虑到排水这个问题,等他们想到解决方案,水稻已经被淹了2天。水稻受淹时间越长,恢复率就越低。

    再者,对田间进行排水处理的时候, 必须遵循“先常规后杂交, 先高田再低田”的原则,排水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而行, 阴天一次性排完,烈日当空就要分批排水。他们哪懂这技术,直接把水给排完了,结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油菜种植方式,包括手工撒播、精量直播机条播和用稻麦播种机直播等。他们当时准备种植油菜,受经济条件限制,买不起播种机,只能人工播种。租赁的场地面积太大,光靠他们这几个年轻人,根本完成不了。附近的农村,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在家的大多是年纪大的老人。村里闻讯后,就发动合作社,帮他们渡过了难关。

    事后,大家感慨:以前跟着别人打工,背靠大树好乘凉,天塌了有大个顶。自己创业之后,只能是亲力亲为,所有的风险压力都得靠自己去承担。如果没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要想创业成功是不可想象的。

    6

    “我很佩服他们,有志气、有勇气,也有力量。”清塘村党委书记罗敏说,这几个“80”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土地集中流转,解决了村里田地抛荒问题,老百姓有租金,得了实惠,有的村民还能在公司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影响,改变了村里的风气,干事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回乡办实业,把乡村发展带动起来,把家乡的名气搞响亮,实现共同富裕。

    “搞农业辛苦,这条路可不好走。祖祖辈辈在农村辛苦走了几千年,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能从中淘出金来,需要恒心毅力,坚持下去,前途光明。”罗敏表示,村里当好发展后盾,大力支持。

    确实,这几个“80”后返乡创业发展农业,感受到的困难、困惑真不少。比如发展环境方面,农村创业项目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交通、物流、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还不是那么发达,生活环境较差,对务工人员缺乏吸引力;政务服务方面,农民工返乡创办小企业包括办个体工商,要开具场地、资金证明,办理环保评估、消防安全、卫生等许可,多项手续要辗转多个部门;资源方面,农村最有效的资源是土地和劳动力,但土地有限,劳动力外流。国家扶持农业的资金,大多落实到公益性项目上,其他项目很难争取到资金。到银行贷款,没有抵押,也无法拿到大额贷款。等等,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不一而足。

    采访的最后,我问他们,返乡创业这么难,想过放弃吗?

    他们笑了,说,曾经有N次想过放弃,然后又N+1次地选择坚持下来。因为我们坚信“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坚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说不上很伟大,但是接地气,我们正在努力朝着“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人手上,并盛上自己的粮食”的目标作最基础的工作。

    今后这条路打算怎么走?

    他们说,做农业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做起来,困难并没有想象的多。

    他们也说,我们不是人才,我们也不是大资本,我们的资本是比人家更能吃苦、更能坚持。

    他们还说,市场竞争激烈,一开始就冲着钱去,事情反而做不好,我们商量好了,准备10年不挣钱。

    他们最后说,我们永远活在希望里,在希望的田野里追逐梦想,终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衷心祝愿每位有梦的人,都能早日梦想成真!

    (本版图片均由采访者提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