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刘毅 通讯员/曾莹 邱红) 12月10日,冬日暖阳,醴陵市明月镇云岩社区,12台挖掘机在田间来回穿梭,40多人忙着平整土地、开挖沟渠、铺设灌溉管道,一片繁忙景象。
该社区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玻璃椒的核心产区之一,过去这里农田高低不平,高处难引水,低处易积水,且不便于机械化作业。该社区党委副书记杨皓介绍,此次共建设1000亩高标准农田,包括平整、完善水利设施等,今年11月中旬开工,其中约800亩将种植醴陵玻璃椒。“明年2月完成改造后,不仅能让原本零碎土地重新得到有效利用,玻璃椒亩产量还有望从目前的800斤,增加到1200斤。”他说。
这是醴陵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缩影。2011年到2020年,该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54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49%,农业生产由过去的“天说了算”变成“地争口气”。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市突出连片规模治理,确保建成一片、达标一片,产业兴旺一片、致富一片。同时,实施全员监督机制,选取项目村责任心强的“五老”人员参与项目质量监督,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现场“挑刺”,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
该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农垦股股长郭勉介绍,今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17万亩,涉及泗汾、沈潭等7个镇31个村,项目总投资1.11亿元,计划明年6月前全部建成。“当年计划,一般是当年11月开工,次年年中完工。到2025年,将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