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廖喜张) 找出不足,找到差距,才能靶向发力。12月15日、12月16日,本报连续刊发《镜鉴——“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特别报道》上下篇,对标芜湖、九江、襄阳、柳州,学习苏州、佛山、东莞、昆山,为株洲发展寻找坐标。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株洲太需要这样的理性声音”
跳出株洲看株洲,在全省、全国这个更大的“盘子”上审视株洲,我们怎么样?应该怎么办?《镜鉴——“发愤图强、重振雄风”特别报道》围绕这个主题,选定了芜湖、苏州等8个城市分析对比,既正视问题找差距,也主动反思学经验。
“株洲太需要这样的理性声音了,正视问题是重振雄风的第一步。”芦淞区委宣传部干部吴俊为本报的两篇报道点赞。他说,报道中实事求是的对比,不是批评,而是赤诚务实地开药方。相比赞歌,理性批评是真爱。“唯有承认落后,看到不足,才能追赶进步。唯有围绕中心,凝聚思想,积万众之微力,株洲才能重振雄风。”他说。
报道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城市竞争不进则退,真的要加油了。”网友“知天下事做明理人”说,看看这些城市的数据真的汗颜。网友“Chentao429”说,株洲与江浙地区有些县都比不了,如果不改变,今后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不能再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中沾沾自喜,这些年来,株洲的工业没什么大变化,而且发展速度也不快。”网友“飞腾达”建议,我们应该在横向对比后,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争取培育出几个新的支柱产业。
“双循环”时代,株洲劣势不再明显
解析这些城市的成功之道,是以资借鉴,是为株洲未来扶摇而上出谋划策。
株洲市高级专家协会副会长龙金玉表示,株洲这些年最大的问题就是思路不开阔,眼光只放在湖南,没有站在全国、全世界等更高的视角看问题,不站高看远就很容易思维僵化,甚至导致不思进取,产生抱怨情绪。
他曾经到苏州、昆山等地深入调研,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人的思路都非常开阔,且很有危机感。“株洲是移民城市,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才,还形成了‘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火车头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龙金玉建议,我们应该向苏州、昆山、佛山、东莞等城市学习,特别是应该在人才引进、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解放等方面多下功夫。
市统计局环资科四级主任科员李佑龙表示,苏州、昆山、东莞和佛山等城市,都是背靠“大树”,在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时,有着天然优势。但现在是对内对外“双循环”的时代,株洲和沿海城市相比,劣势不再像以前那么明显。
李佑龙说,长株潭都市圈、强省会战略等大背景之下,长沙进一步发展壮大,势必会虹吸省内其他市州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能量。这个过程中,株洲应该主动靠拢,和长沙捆在一起,实现合作共赢。另外,他还建议,株洲应该抓住新产业、新经济崛起的机遇,在做好存量蛋糕的基础上,快速做大、做强增量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