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指标体系完整、全域全行业覆盖的亩均效益评价工作。29项指标,1267家企业,ABCD四类,这样一本“亩均账”,可谓沉甸甸。日前,市委常委会听取了2020年度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汇报,并同意公开发布“亩均英雄百强榜”。
强调亩均效益,评价企业不再简单以规模为标准,而是以单位产出为王、靠质量效益论英雄,反映出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鲜明态度和基本逻辑:“好马配好鞍”,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好效益的优质企业,理应给予最优待遇;相反,那些低效落后产能,或提档升级,或被迫淘汰退出。
“亩均”不是新概念,原用于农业领域,指的是农产品的产量、种植业的效益。浙江省率先将其引入工业产业,以亩产效益为核心考核企业,不同类别企业在财政奖励、要素价格上分别享受不同待遇,从而挑选出一只只“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样是一亩地,换了打开方式,画风截然不同。
于株洲而言,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是时与势的必然,更是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一方面,“三高四新”战略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等为株洲发展强力“赋能”,对我们的治理方式、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园区空间不足与土地利用粗放、效益不高的矛盾摆在眼前,若仍视而不见,只追求量多、不谋求质高,必然有一天遭遇经济“天花板”。以“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发展”,向亩产要效益正是破题之举。
可以预见,亩均效益评价的持续推进,不仅将改变市民对企业好坏评判的传统认知,更会从多个维度引起大家对发展效益的重视。于企业而言,直接感受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倒逼压力,必然通过技术更新、产品迭代等方式加快提质增效步伐。对园区来说,挤压粗放经营空间,做足土地“含金量”文章,让“低效地”变成“高产田”是当务之急。就算是招商引资,也得既算好土地“买卖账”、又算好“投入产出账”,真正实现招大引强、好中选优。说到底,以亩均论英雄,就是以治理方式的变革引领动力变革,真正闯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从拼要素、拼资源,到靠创新、靠技术,亩均效益评价引发的连锁反应,必将带动株洲产业发展迎来一场全新的从“量”向“质”、从“多”向“精”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