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打好助企“组合拳” 梧桐枝茂产业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白关服饰产业园一角。 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安蓉

    “服饰产业的发展,还是要在芦淞区。因为产业集聚、产业氛围、政府支持等因素,而且服饰产业是芦淞区的主导产业,区领导也很关心产业发展,所以最终我还是回到了芦淞。”株洲欧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龙最初在芦淞创业,将事业版图扩大到省内外以后,又回到了他的“第二家乡”芦淞。和李玉龙一样被芦淞服饰产业发展前景吸引而来的企业家不在少数。

    近年来,为了优化服饰产业营商环境,推动芦淞经济高质量发展,芦淞区按照市、区党委和政府安排部署,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服饰产业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1

    审批做“减法”,效率做“加法”

    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气候与环境是万物生存的天性,企业亦如此。哪里的政策更实、服务更好、环境更优,企业就会选择去哪里发展,好的气候环境就会催生好的发展生态。作为支撑株洲第二大千亿产业的关键力量,芦淞服饰产业也正是一个从粗放式服务转变到优质营商环境的鲜活例子。

    首发之举就是创新工作机制。芦淞区专门建立了“三方发力、同频共振”的产业链工作机制,组建链长办、协会、企业联合党委,成立了株洲服饰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中心,还特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旨在更大范围汇聚发展合力,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实现政府、协会、企业的无缝对接。

    为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芦淞区始终坚持“店小二”精神,紧扣企业需求,创新构建“四方联动+动态跟踪”工作机制,通过服务前置、协调推进、挂图作战,压缩报批时限75%以上。白关服饰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以暖企行动为抓手,建立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为新引进的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提供“全免费、全流程、全覆盖”的代办(带办)服务。

    针对重点项目,还创造性地推出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的举措,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园区负责人任执行组长,区直部门通力配合,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我们现在办事少跑了很多路,政府主管部门不仅热心指导,还代跑代办,省心不少。”黄忠民是入驻白关服饰产业园的企业代表之一,他对此很有感触。

    2

    全产业链招商

    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产业

    “那时候小微企业都太难了,政府给我们这样一个白名单的准入,让我们觉得有盼头。有这么一笔流动资金解决燃眉之急,可以让我们更加灵活一点,压力也没这么大。这几年,政府这边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2019年初加入株洲市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扶持名单的株洲唐人纺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付瑶坦言。

    其实比起长远的产业规划,更吸引企业家们注目的是扶持政策。为更好解决服饰企业的实际困难,量身制定的《芦淞区促进服饰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在智能制造、品牌建设、人才土地等方面充分给予企业支持;多年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负数亿元;2019年以来,辖区内9家中小微服饰企业累计获得超过6000万元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的信心变得更足、成本变得更低、效率变得更高,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生产运营,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服饰产业链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注重展会、活动招商,成功举办了湖南-长三角经贸合作洽谈周杭州专场服饰产业推介会,同时开展服饰百企引进活动,为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注入了全新动力。

    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芦淞区陆续引进了广州狐轩、杭州意法、香港锦艺等119家优质服饰企业,培育了以欧微、素白、魔美名作为代表的1000余个本土品牌,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品牌推广、展示销售、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服饰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500多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800多亿元,2020年,全市服饰产业实现总规模1015.3亿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