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治”融合 夯实基层治理基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宣传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巡回法庭

    优化营商环境

    炎陵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省委“三高四新”战略,认真落实市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建立健全“五治”融合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已连续2年获评全国、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16年荣获省“平安县”。

    主要工作 取得了“四新”成效

    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创造了“换届之年”新成绩。圆满完成了全国、省、市、县“两会”、炎帝陵公祭等10余场次重大活动节点安保维稳工作,为“换届之年”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聚焦重点信访事项,分析研判、会商疑难复杂积案,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制度建在组上”优势,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17件,调解成功900件,调解成功率99%。同时,与桂东县、井冈山市、安仁县达成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控共识,助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平安指数持续攀升,取得了“平安之年”新成效。坚决扛起维护安全稳定的炎陵担当,牢牢守住了涉恐涉暴事件“零发生”底线,确保维护政治安全万无一失。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群众反响强烈的非法吸存、电信诈骗、“两抢一盗”等犯罪。印发《平安炎陵》专刊7万余份,广泛宣传电信诈骗案例,有力保护群众“钱袋子”。持续开展民情恳谈“屋场会”、“警民同心、网格走亲”等活动,大力整治交通顽瘴痼疾,抓紧抓实平安校园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法治保障持续有力,迈出了“开局之年”新步伐。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护航高质量发展。开展法律监督专项检查清理案件122件,清查涉法涉诉信访案85件,其中有重点案15件。县公安保持刑事案件持续低发态势,实现侦破打击逆势上扬,目前排名全市各县市区第一名。检察机关大力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罪认罚适用率95.63%。审判机关受理各类案件1904件,审执结1578件,结案率82.88%。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1件,受援人满意度99%;全力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理、回归社会帮扶工作。

    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开启了“创新之年”新征程。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成157个网格,实现县乡村网格划分、“一村一辅警”全覆盖。持续推进“一网五治”为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星潮、西草坪等10个村入选全市村级治理示范点,梓园小区等11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实现“自治”。创新推行“人民调解组织建在组上”制度,由1442名乡贤达人、离任村干等担任调解员,努力将矛盾排查化解在基层,荣获了全市特护期信访维稳先进集体。

    扎实推进“五治”融合 夯实基层社会基石

    今年来,炎陵县无一起政治安全、暴力恐怖、重大公共安全、群体性和网络负面舆情事件,节庆会点特护期均实现了“零差错、零事故、零非访”。

    强“政治”

    党的领导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根本保障,在社会治理这个庞大系统工程中尤显重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二是压实政治责任。强化村(居)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监督党员履责尽责,完善承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的“五位一体”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完善制度机制。健全了县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维稳工作联席办等机构,乡镇设立政法委员,不定期召开政法工作联席会议,健全村(居)民代表会议、议事会、理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机制。

    推进依法治理

    严“法治”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我们在抓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大力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一是服务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开展打击整治“三贷三霸”专项行动,切实保驾护航重点产业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深入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二是因地制宜普法。多年来,利用农村赶集日、农闲时,与县艺术团联合坚持开展“平安炎陵、送戏送法”下乡活动,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六进”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法律咨询,切实增强老百姓的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依法维权。“八五”普法顺利开启,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农村普法教育为基础,开启“互联网+农村普法”新模式,开展较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6万余份,普法受众10万余人次。三是依法源头治理。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各行业协会、村(居)设立调解委员会,加强法律法规业务指导,按照“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把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了人民调解村级全覆盖,每个季度开展“金牌调解员”评选活动,并对排查化解基层“疑难杂症”的调解能手予以表彰奖励,真正把“枫桥经验”落到实处。四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指导村(社区)法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成功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新建26个村级法治文化小广场(长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执法司法满意度、法治宣传知晓率得到明显提升。

    弘扬崇德向善

    优“德治”

    一是加强道德教育。以公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依托基层道德讲堂等阵地,整合资源,针对村民和社区居民、青少年等,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文明礼仪、法律、健康等义务教育培训。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十佳乡贤、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扶贫书记黄诗燕”入选中国好人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江小娟、刘云花等入选湖南好人。张祥发等7人获评第三届炎陵县道德模范、张湘军等10人获评炎陵县十佳乡贤。二是推动移风易俗。积极引导农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制定婚丧嫁娶宴席标准和礼金标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不断推动村民走出人情消费,实现了移风易俗长效推进。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守法教育,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三是树立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居)成立村民议事堂、红白理事会等机构,明确职能权限和议事规则,规范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构建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推动村规民约落实落地,做到“有约可遵,有约必遵”。其中,鹿原镇《西草坪村村规民约》被评为全省优秀村规民约百篇之一。

    激发基层活力

    抓“自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托群众自治,实现群防群治,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夯实基层基础。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基础建设,完善村级治理,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实现县乡村网格划分、“一村一辅警”全覆盖。构建新型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体系,将21个维度风险细分到村和社区,不断健全完善防控机制。增设“旅游法庭”和“环境资源审判法庭”,挂牌成立鹿原、霞阳、水口等首批诉源治理工作站,努力将矛盾纠纷调处在诉前,进一步夯实全县安全稳定根基。二是依托群众自治。推动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深入开展村民说事、议事、理事,调动村民参与本村事务决策的积极性,成立了老年协会、“长者之家”、儿童之家等,大力开展“最美庭院”“五好家庭”评选活动。鼓励村民自发成立自治社团组织,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民兵应急小分队、村民联防巡逻队、乡贤工作队等,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三是引领小区自治管理。近年来,引导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通过“以奖代补”调动小区居民积极参与,成立自治组织,合理确定物业收费标准,对小区进行小修小补及安全、卫生等事务进行自我管理,推动无物业管理小区走上自治管理之路。启动梓园小区等5个无物业管理小区业主自治试点工作,试点小区实现“保洁、保安、保运转”,业主满意率逐步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得到居民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构建治理新格局

    推“智治”

    政法单位紧扣便民、利民举措,把窗口服务迁移到网、连接到掌,用“小服务”解决群众“大事情”。一是建“干道”。实施平安城市“天网”工程,建成电子警察10处、抓拍摄像头67个、人脸识别卡口6个,监控点位覆盖城区、部分乡镇和国省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视频监控管控网,全面提升打击犯罪、防控风险的核心战斗力,全县视频监控破案率达到46.3%。二是织“密网”。引导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家通讯公司全力推进“平安乡村·雪亮工程”二期建设,大力提高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水平。成立了“炎陵县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将基层社会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目前,已建成157个网格,同时创新管理手段,将“网格员”、“一村一辅警”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三是精“服务”。“湖南公安服务平台”369项公安服务事项“打包上网”“一网办理”,“云上法庭”实现防疫期间“不接触”式线上讯问和公众参与庭审,“阳光执行小程序”为申请被执行人和法官架起案件办理“快车道”。“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让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