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城,闹市中的那一片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蓝天白云下,近3000亩绿地怀抱着一座炎帝塑像和一湖碧水。凡是到株洲出差、探亲、旅游的人,都少不了去神农城一游。

    这里有闻名遐迩的神农塔和炎帝文化景观,还有绿色的树林,绿色的草坪,绿色的湖水。当你悠闲地漫步在神农湖畔,你感到一切都那么美好!但你也许不会想到,这里25年前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1995年8月7日,一个梦想开始成真的日子,一群引领着这个城市走向繁荣与文明的人坐在了一起,他们的脸上似乎都有一种书写历史的凝重和激动。

    在讨论评审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提出的一个广场规划方案的会上,决策者们勾画出这么一幅蓝图:在河西天台路的顶端,建一个多功能的大型活动场所,那是一个大广场,有一个深入人心的象征性建筑,有广阔的草地和购物商场,市民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购物、集会,它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名字就叫炎帝广场。

    那时,河西的这片土地还是荒山野岭,除了少数几户人家点缀其间,到处草木乱长,荆棘丛生。那年8月中旬的一天,这里的荒山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几条流动的钢铁长龙呼啸而来,为期两年的炎帝广场工程建设在盛夏的一片蝉鸣中拉开了帷幕。

    来自二十三冶公司、广铁六公司、株洲市政建设处等单位的近20支机械化施工队开始了挖掘、运输土方的24小时连续作业。株洲市道路绿化管理处的同志一定记得那一段骄阳似火的日子。他们肩负着广场的绿化任务,常常从早上7点半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钟,干得汗流浃背、腿脚发麻也不歇息,创造了4天种植台湾青一万多平方米的纪录。大伙一个个被晒黑了,草地却一块块绿了起来。

    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炎帝塑像是中国美院汤守仁教授创作的,安装时需要把1000多吨塑像石料转运到屋面上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汤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采用石料从地面二次转运到屋面用桅杆起吊的施工方案,由几个单位齐心协力交叉作业,终于将19.97米高的炎帝巨型塑像成功地矗立在广场上。

    1997年建成的炎帝广场呈扇形状展开,布局活泼流畅,富有动感;炎帝塑像巍峨高大,是广场中心所在;扇边形的商业文化街采用坡屋顶建筑形式,线条层叠,色彩明快;几何状的大片绿化景区简洁开阔,生机盎然,烘托着广场的磅礴气势。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给株洲人民描绘出了一个17万平方米的美好场地,从此株洲市民有了一个集会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时间进入新世纪的第十个年头,株洲炎帝广场早已闻名全国,人们称其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文化广场,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游览。每逢节假日,市民和游客喜爱在那片绿茵茵的草地上休闲欢娱。也就在这个时候,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炎帝广场和天台公园为核心区域,以神农文化为主题,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集节能、环保、健康于一体的神农城,全方位提升城市园林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

    经过近两年日夜奋战,神农城于2011年10月18日正式开园,景区绿地占比达到80%以上。市民和外地游客来到这里,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实现与森林、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的最亲密接触,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进入神农城,可瞻仰炎帝神农塑像、观看神农大剧院节目、游览炎帝文化景观;漫步神农湖畔,可眺望高耸的神农塔、欣赏多彩的水幕电影、自驾轻舟游览美丽湖景。十年来,到这里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至于株洲市民更是高兴不已,他们每天都可以随时来这个闹市中的景区散步游览,锻炼身体,欣赏美景。

    一天傍晚,我饶有兴趣地登上海拔365米高的神农塔观景,偌大的神农城景区尽收眼底。西边一轮火红的落日,将金红色的余晖尽情地挥洒在神农城,景区的绿地和景观像披上了金红色的轻纱。神农湖面水波粼粼,数只游船在湖面穿梭,荡漾出金红色的涟漪。湖畔的绿道上,人们在自由自在地活动,有的骑车,有的散步,有的拍景,有的打太极……一个个悠然自得、轻松自如。当夕阳渐渐下沉至远处的山峦时,天边映衬出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彩霞,倒映在神农湖面,湖水和绿地交相辉映,泛着碧绿色的光晕,美丽极了。此情此景,让我无比感叹:闹市中多好的一片绿啊!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