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棉袄让茶陵伢子走上革命道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湖口挽澜(油画)

    晚年胡庚生像

    一件棉袄对现在的人来说并不稀奇,可对茶陵籍老红军胡庚生来说,却终身难忘。因为是一件棉袄把他引上革命道路的。这件棉袄就是1927年12月毛泽东送给他父亲胡金仔的一件半新毛蓝布棉袄。

    1927年12月,毛泽东在茶陵湖口成功挫败陈皓一伙叛变投敌的图谋后,率工农革命军向宁冈进发。行军路上,部队秋毫无犯,一路做群众工作,让沿途百姓都知道工农革命军不打人、不抓伕,不要东西,是要解放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打天下的自己人。当部队行进到茶陵东南村(今湖口镇青呈村)的一块大坪里时,东南村村民胡金仔带着妻子和14岁的儿子胡庚生也来到大坪,想探个究竟。坪上,一些背着斗笠,荷着枪支、梭镖和大刀的战士与村里的农民夹坐在一起,谈天说笑,人群中飘荡着欢乐的声浪。

    突然,人们都安静下来了。此时,身材高大、身着一套灰布中山服,外面披了一件半新的毛蓝布棉袄的毛泽东,迈着稳健的步伐,在几个工农革命军指战员的陪同下,正由村口往坪里走来,人们亲切地称呼他“毛司令”。

    毛司令脸色虽有些清瘦,眼睛却非常明亮,炯炯有光。他一走进坪里,就用温和的目光望了望村民们,满面春风地向大家问好,一句“工农革命军路过这里,惊动了大家”就把村民们逗乐了。随即,毛司令讲了工农革命军的纪律和打保安团的故事,还宣讲了许多革命道理。毛司令的话句句说到了村民们的心坎上,大家心里暖洋洋的。一向难得展眉的贫苦农民胡金仔靠着墙边,一手拿着烟筒,一手拉着儿子,眼睛却望着毛司令一动不动,边听边不住地点头,连手中点着的旱烟也忘记抽了。毛司令看到因衣着单薄而显得有些瑟瑟发抖的胡金仔,便主动走到胡金仔一家跟前,随即把披在肩上的毛蓝布棉袄抖下来,披到胡金仔的肩头,与胡金仔亲切地交谈起来,微笑地说:“没有棉袄,怎么过冬呢?快把棉袄穿上吧!等将来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胡金仔紧紧地抓住毛泽东的一双大手,激动地说:“这怎么行呢?您没有棉衣,若是冻坏了,我们指望谁呢?”说着把棉袄送回到毛司令手中。

    毛司令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眼睛盯着胡金仔说:“你就莫讲客气了啰,穿上吧,我比你穿得多着呢!”毛司令拉着胡金仔的手捏了捏自己的衣服,随即又亲自将棉袄披在了胡金仔身上。

    “这怎么对得住您呢?真是……”胡金仔嗫嚅地说着,手捧着棉袄,眼里噙着泪水。

    军号长鸣,部队要开拔了。胡金仔拉着儿子胡庚生来到毛司令身旁,要求让儿子参加工农革命军。毛司令抚摸着胡庚生的头,对胡金仔说:“你好好养着这孩子,等他长大了再加入革命队伍当兵。”

    当天晚上,胡庚生躺在床上,心里想着“毛司令真是关心我们,长大了我一定要参军去,让穷人都有衣穿、有饭吃。”天明醒来,觉得身上热乎乎的,起来一看,原来父亲已把棉袄搭着在了他的被子上。

    此后,东江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建立了赤卫队,胡庚生光荣加入了共青团,在“互济会”里工作。胡金仔搞生产支援红军(1928年4月以后工农革命军改称红军)特别起劲,舍不得穿那件棉袄,每次数九寒天穿的时候总要念几声“毛司令”。

    三年后初春的一天,胡金仔把那件棉袄交到胡庚生手中,让他穿上棉袄到井冈山去找毛司令,并嘱咐他永远记住毛司令的恩情,狠狠地打敌人,莫为茶陵人民丢脸。

    第二天拂晓,胡庚生带着几个饭团,和同村的几个伙伴,怀着满腔热情,踏上了革命征途,开始了红军战士的生活。为了让父亲永远记住毛司令,并不再受冻,胡庚生偷偷地把那件毛蓝布棉袄放在胡金仔的床头。

    参加红军后,胡庚生曾在红六军团担任排长、连长等职,历经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间,历任八路军总后勤部警卫营营长和太行敌后武工队队长、东北独立师警卫团参谋长、四十七军一四0师四一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转业到地方工作,曾担任过县长,湖南省公路局副局长、交通厅政治部主任、顾问。1980年离休。

    事情虽然过去九十多年了,但毛泽东把自己的棉袄送给贫苦农民胡金仔的故事一直流传着。茶陵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对茶陵人民的深情和厚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