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高晓燕
汲取百年历史伟力,开启崭新奋斗征程。连日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市产业园区党员干部间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纷纷表示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在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的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优异答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田心高科园管委会主任陈军认为,作为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必须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突破瓶颈,因势利导用足用活国家和省级政策机遇,主动参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涵养后劲。下一步,园区将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围绕“三生”融合目标,以田心片区“6+4+1”提质更新计划为抓手,加快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田心轨道交通特色生态小镇,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兼具工业文化底蕴和产业社区功能的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园区。
航空动力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我市已初步形成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董家塅高科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龙伟钢表示,园区正大力推动厂所协同,将培育壮大一厂一所作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中之重,把长板拉长、把优势做优,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来株布局。抢抓低空开放试点契机,引进一批通航整机企业,做热做旺通用航空市场。同时,加快推进产业生态优化升级,延伸配套产业链,加快打造成世界级的航空小镇,力争未来5年,航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醴陵经开区是制造强省重点领域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链)的重点产业基地,按照省、市产业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要求,在全省园区率先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基本实现了“管理上放权到位、经营上独立运行、发展上园政合一”的改革目标,为湖南同类园区改革创新提供了行业示范和“醴陵经验”。党工委书记黎平表示,调区扩区后,株醴新城将进一步延伸园区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湘赣边合作示范区、长株潭一体化、株湘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发展政策的叠加优势,也将与园区既有优势融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增效、新兴产业提质发展、区域经济开放协同,“加快步入千亿时代,争创高质量‘五好’园区,我们信心百倍。”黎平说。
近年来,茶陵经开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服装服饰特色产业,商贸物流、家居建材、食品药品三个辅助产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党工委书记胡松田说,当前园区正在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1513”工程,即立足电子信息产业园1平方公里的建成区,用5年时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税收达3亿元,推动茶陵成为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一极。为此,园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链补链,围绕光电产业、马达智能电器、电脑手机配件、环氧树脂硅胶新材料细分行业,将茶陵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