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湖光山色。 鸟语花香。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黎奔 遇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株洲市建市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株洲湘江风光带实地考察湘江综合治理工程的十周年。近日,株洲市生态环境局集体编印了《生态文明在株洲》一书,本书见人见事见行动,生动展现了我市环境面貌脱胎换骨的过程。

    此书凝结了株洲生态环境人的智慧与力量,既是一本生态环境知识之书,更是一本生活生产之书。此书细致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阐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论点。读罢此书,让人更加珍惜身边这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

    1

    【良好的生态环境永远都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此书由株洲市生态环境局编辑,市委书记、市长写序言,共分为十大章。

    在前进的道路上,正确的思想指引必不可少。本书的第一章,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述。系统科学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方向指引与根本遵循。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

    合卷细思,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可以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涌现了许许多多凝结着智慧的典故与金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无不阐述着科学的生态文明观、社会发展观,给人警示与启迪,良好的生态环境永远都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

    【从环境之殇到绿水青山】

    第二章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以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2012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来(2012年至今)为叙述线索,聚焦了我市作为江南工业重镇取得工业辉煌、环境之殇的过程,更展现了我们从传统工业城市到“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的生动实践。

    本书第三、第四、第五章分章介绍了我市打响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中所做的各项努力。图文并茂,有理有据,并用统计表详细记载了各类数据。

    蓝天白云是大家看得见、闻得出、切身感受得到的幸福。近年来,我市围绕“控排”“控车”“控尘”“控烧”“控煤”以及对“散乱污”企业的治理等,采取卓有成效的工作手段,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的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株洲市区空气质量排名在全国337个重点城市中上升了一百多位,2020年改善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0位,全省第1位。文中配以精确且详细的图片统计表,展现株洲市2013年——2020年空气环境质量数据,直观反映改变的趋势和程度。章节后还附有各类知识链接,方便读者了解环保常识。

    碧水攻坚战的章节中呈现了株洲市工业区、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情况,附情况表,以及株洲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情况表。近年来,我市通过对河流水体一条一条地清,坚持“治源、治污、治岸”系统治水,实现“全域Ⅱ类水”。株洲留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其中,《湘赣携起手,渌水变绿水》一篇,作者来到株洲市渌口区渌水汇入湘江处,探究渌水变绿水背后的故事,以点带面,读来让人欣喜,仿佛正看到汩汩清水欢快地流淌。

    在净土持久战的章节中,读者可以站在历史宏观的角度、带着反思的态度,看看那些污浊和被破坏的土地逐渐恢复的过程,文中还有工作人员做土壤调查监测的照片。近年来,我市通过对污染场地一寸一寸地治,全面消除环境风险隐患,累计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76.3万亩,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大美株洲,鸟语花香,风光无限。

    第六章讲的是自然生态保护,绿水谱曲、青山填词,荷塘区仙庾岭的十里荷塘,茶陵县云阳山自然保护区,绿心地区石峰区九郎山,以及株洲神农公园、醴陵市枫林镇彰仙村……各种美轮美奂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深感生活在株洲的骄傲和愉悦,耳边仿佛响起了一首由400万株洲市民共同奏响的生态文明之歌。

    3

    【聚焦清水塘搬迁改造】

    株洲清水塘,中国版“鲁尔区”。近年来,我市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迭代升级,生态文明开花结果,曾经的“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荣耀加冕“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本书第七章便重点讲述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生动聚焦了这场史诗般的战役。

    老工业区曾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在这辉煌业绩下也遗留笔笔环境债。重化工产业聚集,粗放式发展模式,环保意识缺乏,基础设施老化,污染排放等各类问题,样样严峻,急不可待,当“株洲之光”成为“株洲之痛”,发展之路该向何处去?不看眼前看长远,株洲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谋发展,壮士断腕,坚决打响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重大的污染源,解决这切肤之痛。

    为确保搬迁改造顺利进行,我市创新“收储+奖补+转型支持+就业帮扶”模式。到2018年年底,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全部关停搬迁到位,3万职工、3万居民妥善安置到位。你还能从书中读到搬迁过程中的深厚感情和人性化关怀,都有效促进了环境治理的进程。污染治理也在同步进行,通过对残渣废液和土壤进行治理,清水塘老工业区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株洲智慧、打造了株洲样板,也让株洲看到了城市转型升级的壮阔前景。

    4

    【优秀文艺作品,讲述株洲生态环境好故事】

    本书第八章内容为“铸造铁军护环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四严四基”“四个突出”等为抓手,努力打造了一支“忠诚、担当,正义、图强”的生态环境铁军,着力推进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主动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急。

    在第九章宣传舆论战中,我们感受到近年来环保宣传工作渐渐从“无声”走向“有声、有图、有像”的嬗变,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生态故事,让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此,我市多次举办“六进”活动,主题摄影大赛、演讲大赛,诗歌散文征集、楹联征集、视频征集以及搬迁改造成果展等文艺活动,宣传了株洲生态文明形象,展示了环境工作成果。

    《蝶变》《生态文明之歌》《荣耀与梦想》等一大批极具株洲特色的生态环境文化产品相继涌现,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株洲人。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等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株洲市民的新时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

    本书附有大量文艺作品,例如《把美丽株洲唱给你听》的MV,附上二维码,可用手机扫码观看。情景剧《蝶变》、歌曲《我美丽的故乡》《环保铁军之歌》《生态文明之歌》等,读者均可免费扫码听歌。

    5

    【人人贡献力量,创造美好生活】

    株洲,因绿色蝶变;绿色,让未来可期。

    本书虽然主题宏大、站位颇高,表达却通俗晓畅、明了易懂,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本书是一本纪实的、真实的、深厚的文本。

    本书呈现了大量纪实照片以及环境治理的成果图,让读者既为环境保护的不易而感叹,更为取得丰硕成果而喜悦。碧水蓝天是文明的体现,是一个城市进入美好生活的前提。通过一代代环保人的不懈努力,我市继获评“水生态文明城市”后,2020年又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历史新高。

    这本书带你走进一场对抗污水恶土与灰天暗地的战役中,从中体会优美环境的珍贵,并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贡献一份力量。看完这本《生态文明在株洲》,你一定会喜欢,因为它不仅实用,还很有意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