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1日从中科院获悉,通过对约3000余枚草鱼和类草鱼咽齿化石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草鱼可能是起源于渐新世早期我国西部的一种肉食性鱼类,分布范围曾比现在广泛。相关成果已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
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大江大河中,包括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淮河和海河流域等。草鱼利用梳状咽齿取食水中的大型植物,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梳状咽齿的鲤科鱼类,磨损脱落后被地层掩埋的咽齿也是科学家研究草鱼演化的珍贵材料。
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苏瑞凤介绍,本次研究对我国22个化石地点出土的草鱼和类草鱼咽齿化石进行分析发现,齿冠前后都有脊和沟的梳状咽齿在距今约3300万年的渐新世早期已经出现。“根据内蒙古出土的咽齿化石,我们新建立了一个绝灭属种三盛公德造鱼,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类草鱼,可能是草鱼的肉食性祖先。”
研究推测,草鱼是起源于渐新世早期我国西部的一种肉食性鱼类,那里当时为温带草原环境,与现今草鱼的栖息环境不同。在约3300万年至900万年前,草鱼向东扩散迁徙,分布范围遍及我国西部、东部和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