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菜价上涨 是一道民生考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孙维国

    【稳菜价就是为民办实事。】

    “菜比肉贵。”这是当下不少人的感叹,菜价上涨让许多人直呼“吃不消”。菜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既有天气方面的影响,也有物流、中间环节多种因素。菜价上涨,百姓的“菜篮子”无疑越提越“重”,直接增加了百姓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对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

    “菜篮子”是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如何让“菜篮子”便民、利民,确保“菜篮子”平稳运行,尤其是在菜价过快上涨时,有没有充分的应对措施,是一道需要未雨绸缪的民生考题。

    菜价涨跌核心是供需失衡,本质上说是一种市场行为。由于菜价涨跌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在菜价上涨时坐视不管,高菜价不但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会引发物价上涨的“连锁效应”。应对菜价上涨需要民众多想办法,如市民通过微信群与菜农“线上对接”,直接从菜农手中买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买菜成本。同时,也需要政府通过“有形之手”进行科学综合调控,这对于稳菜价至关重要。

    应对菜价上涨不能“临时抱佛脚”,要提前筹划、精准施策。分析菜价过快上涨原因,最核心的因素无外乎天气异常、物流成本高、中间环节多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天气异常难以预料,但其他因素可以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应对,通过精准施策有效降低菜价上涨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如挖潜增效加大本地蔬菜基地建设,减少对外地蔬菜的依赖,并探索完善农超对接机制,让菜农与超市、社区便利店直接对接,省去诸多中间环节,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使市民、农民双获益。

    任何事,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应对菜价上涨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建立完善长效的应对措施,把办法想在前面,把能够做到的应对举措做到位。稳菜价就是为民办实事。“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通过“政府之手”精准施策、综合调控,将菜价上涨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凸显的正是民生两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