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芳 通讯员/谭秋燕
云阳山下,钟磬悠悠。今年来,茶陵县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创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等七大领域25个类别117项改革任务,充分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取得了新的进展。
1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感谢市生态环境局茶陵分局的贴心服务,不到10分钟就帮不会操作电脑、不懂网络申报流程的我完成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近日,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慧敏养殖场负责人陈慧敏高兴地说。
“通过企业开办线上线下一窗受理后,以往需要一周才能办完的营业执照、公章、税务发票等业务今天一次就完成了,而且公章还免费。”5月27日,在茶陵县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湖南光力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蔡女士感慨道。
今年以来,茶陵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一站通专窗”,通过精简材料、优化流程、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等方式,整合开办企业涉及的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住房公积金等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环节,实现线下“一窗通办”,有效实现企业开办必要环节办理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除银行开户外全流程压缩到1.5个工作日以内。
目前,茶陵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已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江西省井冈山市、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等地签订了跨省通办合作协议。第一批“跨省通办”事项已有22项,涉及人社、医保、卫健、市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5个部门,并有专人负责“跨省通办”事项办理。
与此同时,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掌上办、网上办。在全市项目服务提效考核中,茶陵县第一季度居全市第一名,第二季度居全市第三名(南五县市第一名)。将“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和“水电气报装一体化”改革等工作作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突破口,正在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和水电气报装等改革工作。
2抓好农业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振兴体制
2020年3月24日中午,茶陵县舲舫乡官溪村鱼塘收获了今年第一批“四大家鱼”,老渔民周解生在塘坝上忙着与村民收网。昔日的官溪村,祖辈靠捕鱼、水运为生,生活漂泊不定。2018年,官溪村悄然变化,这得益于村里实行的“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现今,茶陵县舲舫乡致力打造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建成一个水上游乐中心。目前,万亩养殖基地已开发建成1300多亩,年获利150多万元。
这仅是茶陵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个亮丽的缩影。今年,该县在原有6个“三变改革”试点村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拟推荐1至2个试点村,目前已达到每个乡镇(街道)都有1至2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全县共有20个试点村。
当前,茶陵正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水、电、路、气、讯、广电、物流等“七张网”建设,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已对全县建制村进行逐一现场摸排,共规划线路54条。该县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持续开展“湘赣红”农产品品牌宣传,加大“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力度。现有4个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陵大蒜、茶陵黄牛、茶陵红茶、茶陵白芷),11家企业纳入“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茶陵大蒜、茶陵黄牛入选株洲十大公用品牌。
3
茶陵境内拥有大小河流79条,洣水干流1条,沔水、沤江、文江、茶水等主要支流4条。各大小支流汇入洣水,形成以洣水为主干的扇状水系。
2017年以来,茶陵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洣水干流及四大支流联治机制,通过加强饮用水源管理、全面开展地表水整治和涉铊企业专项整治等工作,全力巩固全域II类水目标。出台《茶陵县2021年河长制工作要点》、《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河长制管治网络。东阳湖荣获2021年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践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该县积极推动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对固定污染源实施“一证式”管理,相关工作均在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上统一完成。推进“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模式全覆盖。茶陵区域内现共有65家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了智能监控设备,还有7家正在推进现场勘查,将基本实现重点污染企业智能监控全覆盖。截至10月17日,茶陵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3天,优良率为97.6%,居全省36名。空气综合指数为2.59,居全省26名。
4深化机构人事改革,精简高效焕发生机
结合茶陵经开区管理机构前期调研结果与全县社会经济实际,该县积极推动“五好”园区创建工作,理顺园区内外管理机制,为实现“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实现体制机制保障。根据市场监管、文化、交通、农业、城市管理等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职能划转及机构设置等情况,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稳妥推进五大领域人员转隶工作,将169名涉改人员全部划转到位,增强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力量,确保改革落地落实。
调整优化农业农村、扶贫开发等领域体制机制,将茶陵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更名为茶陵县乡村振兴局,作为政府工作部门,由茶陵县农业农村局统一领导和管理。
启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在前期调研和全面摸底基础上,统筹谋划事业单位类别调整,整合小散弱或职责相近的事业单位,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等工作。截至目前,相比改革前,该县事业单位共减少61家,精简率达到28%。
5完善民生体制改革,各项事业齐头并进
秀丽的茶陵,正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周边观光客的青睐。现今,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文旅融合正稳步推进。国庆假期,茶陵县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68余万元。
2021年全面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村创建、“门前三小”建设工作,基本确定72个具备“门前三小”建设条件的村组和10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村。
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解放、思源、云阳、一中、芙蓉、世纪星、城东教育集团。2021年计划投入资金1420万元,新改扩建2所偏远乡村公办幼儿园,转办公办园14所,完成新增公办园位1800个。
茶陵县人民医院与茶陵县中医院分别与辖区内18家乡镇卫生院签订医联体协议,促推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各类药物及耗材的集中采购工作已超量完成。
指导各养老机构与政德医院签订医养结合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持续推进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建强夯实服务保障体系。线上、现场招聘会帮助2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向129名2020年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推荐43人参加高职扩招学习,12人入校复学。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茶陵县用坚定的初心、响亮的回答、永恒的使命,让改革带来的红利激发全县上下创事干业,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