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温琳 通讯员/邹翠梅 谭娟芳) 日前,记者从市文旅广体局获悉,我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本次共有34个非遗项目入选市级非遗项目,这些新增的非遗项目中有田心刘记卤猪脚、火培鱼等美食,也有茶陵红色故事等类别。
新增市级非遗项目有8类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是挖掘本地非遗资源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进非遗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新增的市级非遗项目共有34项,包含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8个类别。
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107个。
这些非遗项目均能代表株洲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能体现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鲜明特色,在当地具有重大影响,连续传承百年以上。
美食类非遗是“大户”
记者了解到,此次新增的市级非遗项目,传统技艺类占据了一半,其中美食类非遗就有12项,是此次新增非遗项目的“大户”。
这些新增的美食非遗项目包含油炸食品、腌制食品、茶叶、酒水、零食等,比较知名的有田心刘记卤猪脚制作技艺、火焙鱼制作技艺、艾叶斋制作技艺、艾米果制作技艺等。
美食是一个城市特有的味道,为无数人创造了难忘的记忆,更是一个城市特有的基因。以前,我市的市级以上的非遗项目多集中在艺术、文艺表演等门类中,美食入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的很少。
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留住城市味道,此次有多种美食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项目,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美食类市级非遗项目,这不仅给我市餐饮和美食传承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从更大意义上原汁原味地保护、传承一些有价值、广受欢迎或有区域影响力的株洲城市味道。
传统医药类非遗成为亮点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此次新增的市级非遗项目,还丰富了我市不少非遗“弱项”。
新添的茶陵红色故事,丰富了我市红色非遗,茶陵是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诞生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红色革命故事。“把茶陵红色故事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可以更好地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红色旅游。”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也是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的亮点。之前我市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只有醴陵市的唐氏皮肤病疗法,此次新增市级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类就有4项,既有城区的北张正骨术,也有县域的巫家医术,既有推拿手法,也有中医药制作技艺。
相关链接
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陵红色故事、陶瓷祖师樊进德传说、留仙寨传说、打钱花、曲尺舞龙、茶陵采茶戏、茶陵渔鼓、农民教拳术、黄氏汇宗拳、吴氏木雕、荷塘剪纸、余氏无缝活节竹雕、石峰铁画、神农福陶制作技艺、艾米果制作技艺、馓子制作技艺、黄圆米果制作技艺、竹笋制作技艺、炎陵红茶制作技艺、爱敬堂阿胶熬制技术、沙陵陂谷烧酒酿造技艺、慈峰火焙茶制作技艺、艾叶斋制作技艺、火焙鱼制作技艺、醴陵陶瓷手工拉坯技艺、清香供烛制作技艺、吕夫子甜腌菜制作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福亭晏拓印技艺、田心刘记卤猪脚制作技艺、北张正骨术、龙氏驱寒手、巫家医术、中医药香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