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云与旧书相伴的25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宋林云(左)全家在双元堂旧书屋合影。

    人物简介

    宋林云,1975年出生于娄底双峰,自幼爱看书。自1997年开始从事旧书行业,至今已坚守了25个年头。一路走来,他见证过株洲书市的繁荣时光,也经历了移动阅读对实体书店的巨大冲击,如今已成为株洲旧书行业最后的几位坚守者之一。

    早秋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宋林云位于清石基地的双元堂旧书屋时,他正在一堆书籍围成的小山里埋头整理资料。在这间面积约90平方米的书店内随意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旧书,仅留出三条供人选阅书籍的狭窄通道,看起来有些杂乱。“有点乱,别介意。这已经是我二十几年来租过的最大一家门面了。”他笑得有些腼腆,思绪也随之回到刚来株洲的那一年。

    缘起:摆地摊的酸甜苦辣

    1997年,宋林云高中毕业已两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决定投奔在株洲经营一家小建材商店的哥哥。身材瘦小的宋林云体重不足百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哥哥建议他去摆地摊卖旧书:“既能满足你喜欢看书的爱好,又能赚点钱养活自己。”宋林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随即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积蓄,到废品收购站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了一批旧书。

    随后的三年里,宋林云风里来雨里去,四处摆地摊,旧书收得越来越多,手头也稍微宽松了一点点。摆地摊的日子里,他看了很多之前只听过名字,或是只在课本上见过书名的中外名著,精神上的愉悦感让他忽略了身体的疲惫。可摆地摊的日子着实不方便。有次,他精心挑选了一批旧书出摊,还没来得及吆喝张罗,一顿暴雨突如其来,这些书都废了。“淋过雨的书会形成褶皱,虽然一般不影响阅读,但品相差了很多。”他回想起三年来,自己提着旧书在别人屋檐下躲雨时,经历过的无数次白眼,决定租一间门面。

    印记:开业首单就收假钞

    经过四处打探,2000年,宋林云在荷塘区新屋街看中了一间铺面。小屋只有两米多高,宋林云找来两根棍子,架上一个床板,下面卖书,上面居住,吃喝拉撒睡全在这10平方米的房间里。楼层太低,爬上阁楼无法站立,只能或蹲或躺;没有窗户,温度稍高,身上的衣服就从早湿到晚。恶劣的环境没有让他退缩,在认真细致地将门面打扫、装扮了一番后,宋林云的第一间书店正式开门迎客。然而开业第一天,生活就给了他一记重锤。

    那天上午开门后不久,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男子进来了,并很快选好了三本书。书价不高,总共才7块钱,但对方递过来一张百元大钞。沉浸在开业后第一单生意的兴奋劲中,宋林云几乎没有查验,直接找给了对方93元,直到晚上盘点时,他才发现了不对劲。当时,门面一个月的租金才150元,宋林云盯着这张假钞看了很久,忍住了想哭的冲动。

    巅峰:一条路上11家书店

    到废品收购站淘书、与同行交换、居民上门来卖书……几年下来,宋林云手头的旧书越来越多,即便后来又换了间20平方米的门面,依然装不下这些旧书。2006年,看中了石峰区湘天桥的人流量,他在这里租了间上下两层,面积达40平方米的门面,取名读者书屋。

    此后,株洲书市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类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巅峰时期,湘天桥这条路上聚集着包括报刊亭在内的大大小小11家书店。”宋林云回忆说,读者书屋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都有从全市各个地方特意赶来的读者。与此同时,他的生活、事业也跟着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他结婚、生娃,有了自己的家,事业上也有了帮手。外出收书时,妻子可以帮忙看店,不用再关门谢客。2009年,读者书屋还被评为“株洲市十佳书店之最佳古旧书店”。

    结缘:一批书友成为亲人

    时间来到2018年。由于湘天桥升级改造,宋林云带着多年收藏下来的旧书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搬家”——前往清石基地,而积累下来的十几吨旧书,把90平方米的新门面和90平方米的库房挤得满满的。

    经过多年积累,宋林云留下的不仅是旧书,还有很多旧书友。退休工程师徐老,认识已有十几年,虽然已年逾八旬,仍坚持来店里买书。从城市最东端的荷塘区向阳村,到书店所在的城市最北边——清石基地,坐公交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即便如此,徐老风雨无阻,每周必来。还有附近居民杨女士,家里两辈人都和宋林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最开始是她自己买书,后来给儿子买书,再后来带儿子来买书。如今她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常常自己来书店看书、选书。”宋林云说,和这些旧书友就像家人一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难舍:每月收入仅够糊口

    因为种种原因,民营书店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你在这里一个多小时,看到有人进店吗?”宋林云的脸上有些无奈,他坦言,现在来店里看书、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且年龄大多为30岁以上。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口,早些年,他还开通了线上交易,比如在孔夫子旧书网、7788收藏网等平台开通了自己的网店,夜间就去湘江边的旧书摊摆摊,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如今,店里每月的利润仅够一家人基本开销,但宋林云仍然想坚持。与旧书结缘二十多年,实在割舍不下,“那种突然收到一套渴望已久的书的心情,比赚钱还要高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