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孙晓静
从中职到高职,一字之差,株洲师专人等了13个年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恰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恢复办学后的第一年招生,面对1600多个朝气蓬勃的崭新面孔,学校党委负责人李涌浩坦言,“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担子重,是因为一个“师”字。李涌浩说,在学生最关键的成才期,教师的引导极其重要。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学生和家长选择了我们,全体教师必须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责任大,也是一个“师”字。因为师范类学校培养的是准教师,尤其在提倡“五育并举”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输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教师人才,是学校接下来要面临的新课题。
面对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新挑战,学校如何继续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李涌浩给出的答案是,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各个环节,在政策、思想、理论、作风、纪律和保障等方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红色正能量渗透到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着力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员学习室、党史学习墙、党员驿站……他表示,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强化课程育人、深化“教师思政”、创新工作载体、强化阵地管理等方面,学校构建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梁八柱”越来越稳,“红色旗帜”在校园内外高高飘扬。为杜绝党建与教育教学“两张皮”,学校开展了系列红色基因传承活动,实施了“百千工程”,即数百名老师上思政课,数千名学生在全校开展思政服务。
“师德师风必须摆在首位。”李涌浩始终坚持,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从业的底线,也是不能出错的“红线”。他认为,全体教师要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牢记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初心使命、高校的使命,培养担民族重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新思想,武装好自己的头脑,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使命感,成为一支作风优良的“四有”“四统一”的教师队伍。学校将坚持惩治和预防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推进、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常态化开展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只有坚定前行不畏难,方能扬帆远航再出发。”采访最后,李涌浩的话语分外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