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黄永新 颜旭 喻星美 执行/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戴凛 孙晓静 通讯员/喻星美 廖鹏鹏 梁婷 供图/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前言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9月13日,湖南(株洲)职教园智慧路89号大门前车水马龙。
阔别13年后,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简称株洲师专)迎来恢复办学后的首批新生。
这1600余名来自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的学生,将与这所“新”学校共同见证新生。
13年,4700余个日夜,在历史长河中也许就是白驹过隙,但对株洲教育人、株洲师专人而言,却是一个艰苦创业、不断求索,见证“奇迹”的时间段。
做一个爱读书的“教书人”
——专访学校负责人石纪虎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黄永新
时近中秋,艳阳高照。
9月13日上午,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门口车水马龙,校园内人流如织。小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等院(部)新生签名墙前更是一派火热。
挥手、致意、击掌、与新生合影留念……见到学校负责人石纪虎时,他正在同校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在小学教育学院新生报到处迎接新生。
口罩遮挡不住笑容,激动与自豪溢于言表。
当天是学校恢复大专办学后首届新生报到的日子。1600余名来自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的新生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大学就是读书的地方,是可以做大学问的地方。”石纪虎坦言,他所理解的大学:“school”的意思不是“学校”,而是“闲暇”,“闲暇就意味着有时间读书。”
基于这种观点,他心目中大学教师的形象是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有浓浓的书卷气、有“敢为人师”的自信。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石纪虎侃侃而谈,一个人会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教师会读书,就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千千万万个会读书的老师,就会改变无数个孩子的命运,进而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他认为,有“书香教师”才会有“书香学生”和“书香校园”。
7月11日,石纪虎在学校二级学院(部)授牌仪式上,以《拒绝躺平,不容内卷,做一名真正合格(优秀)的大学教师》为主题致词。
他说,大学教师的“大”就是要有大视野、大格局,要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豪气,要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情怀。
“在大学,只听课,只求课程考试通过,而不在课外大量阅读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甚至可以说是一名不合格的大学生。”谈及大学阶段的学习时,石纪虎多少显得有些激动。
读书对于大学生而言,是要形成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形成一种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专业化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石纪虎认为,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阶段。一个较为明显的差别就在于,大学没有所谓“课外书”一说。相反,课堂外的阅读,乃是大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重要路径。
“相较于其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言,我们学校还特别弱小,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必须避免内卷才能有效地和兄弟院校开展正当的理性竞争,才有可能后来居上。”谈及转型升级后学校的教育教学机构设置时,石纪虎介绍,主要是以专业为基础,将学校教学机构初步划分为五个部分,目的是要实行专业归口,将专业相同、相近的教师集中起来,形成专业的教学科研团队,以达到办好专业、形成专业品牌、提高专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目的。
一个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爱好者;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对书有独特情感的读书人。教师作为“读书人”的“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忠于教,成于行。石纪虎以此作为访谈结语。
同梦同声 “师专梦”不灭
“升级、合并、重生,学校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面支持。”学校负责人石纪虎介绍,在时代大潮的背景下,2003年,湖南省政府决定,成立于1999年的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株洲工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为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学校停止专科层次招生。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退出历史舞台,广大株洲教育人一度黯然神伤。
但株洲市委、市政府“师资本土化培养”的教育梦从未熄灭。
伴随着株洲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大跨越发展,市委市政府决策层与教育等社会各界,发出同一个声音——加强株洲师范教育,提升株洲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时不我待。
可以说,2009年,市委、市政府创办职教科技园的前瞻性决策和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整体搬迁入园的部署,为“师专回归”奠定了基础。教育界人士戏称,“那是梦开始的时间节点”。
聚焦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学校初始创办于1980年,早期阶段主要致力于培养幼儿教师及相关专业人才,目前为社会输送了1.5万余名幼儿教师,培训4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办学成效显著。
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连续10年荣获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等殊荣,被株洲幼儿师范学校“收入囊中”时,先知先觉者似乎听到株洲师专“王者归来”的脚步声。
同心勠力 师专“王者归来”
时间倒拨7年。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让株洲“师资本土化培养”的教育梦产生系列“化学反应”。
利好消息,接二连三。
2017年,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主体恢复株洲师专办学。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省政府同意,恢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被列入湖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
2019年4月,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整体搬迁进入职教园。
“申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精神的要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19年 6月4日,市教育局局长吴安浩率队到株洲幼师学校现场办公。
他要求,学校要切实承担好主体责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本着求真务实的作风,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明确任务,倒排日程,分项落实,确保成功。同时表示,市教育局将全力支持、促成学校成功申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同年12月,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对以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主体恢复株洲师专招生的办学条件进行评议,认为达到高等专科学校重新设置、恢复办学条件。
2020年11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决定以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主体,重新设置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纳入普通高等学校序列。招收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学制3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5000人。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020年12月2日,副市长杨胜跃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教育局、财政局、资规局、职教园管理办和云龙示范区、国投集团等部门来校调研考察,现场为株洲师专发展建设工作排忧解难。
就在首批新生入学前夕的7月22日,市委书记曹慧泉率胡长春、何朝晖、杨胜跃等市领导考察株洲职教事业时,首站就选择来到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株洲师专教育事业发展、办学条件完善以及校园规划等开展了调研。这是株洲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的最好注脚。
如今,重新设置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恢复办学,是提升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需要,是推进我市师资“本土化”培养的需要,对增强我市乡村教师师资供给、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高调”复出 最高报录比10:1
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高校增设国家控制的高职(专科)专业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函〔2021〕1号),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三年制)、学前教育(五年制)、小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共四个专业正式获批。
仅仅一个月后,作为首次参加高职单招的株洲师专就迎来开门红。
该校原招录计划共有330个,但报名者达到1907人。其中最热门的专业“小学教育”,报录比达到10:1。对此,该校申请增加了100个单招计划,并获得了省教育厅的批复。不仅如此,报考该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的考生语数外三科总成绩达到287分,接近300分的满分。
今年,湖南省“楚怡杯”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共吸引1165支队伍参加,人数众多,竞争激烈。
学校派出两名90后教师和两名资深教师组成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团队(曹海浪、李亚红、陶欢、资小建)凭借出色的表现,以市赛一等奖和省赛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一路晋级,并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湖南省选拔赛中,力挫劲敌,斩获电子信息大类第一名,成功夺取国赛资格。
学校张诚凌、胡菁、钟艳三位老师组成的团队参加中职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昂首挺进国赛网评阶段,现场比赛预计11月份在长沙进行。
好消息不断。今年4月29日,株洲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文龙,市委书记曹慧泉等市领导为获表彰代表颁奖。株洲师专语文教研室主任金小菊老师荣获“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
据悉,目前,株洲师专有在编教职工22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74人,硕士以上学位70余人。学校李涌浩、雷晓云两位同志,还分别受聘担任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
“00后”彭鸿瑶是学前教育专业2015级毕业生,在株洲市幼儿园工作期间,荣获“明星员工”称号。2020年暑假,她一边工作一边复习,通过攸县公开招聘成功考上编制,就职于攸县湖南坳中心幼儿园,担任班主任与保教主任,在各类培训、论文评选中多次获奖。“是学校一群优秀的老师培养了我,让我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充电不停歇 教学、科研同步提升
“学校全面升级,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也需同步提升。”学校负责人石纪虎在学校二级学院(部)授牌仪式上,以《拒绝躺平,不容内卷,做一名真正合格(优秀)的大学教师》为主题致词。他说,大学教师的“大”就是要有大视野、大格局,要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豪气,要有“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情怀。
“学校升格后,学校多次组织教师业务培训。而我们老师,也都在加紧充电。”学前音乐舞蹈教研室主任谭晓芳表示,以该学院为例,学校升格后,对教研、科研都有更高的要求,教学理论、理念都要求更加先进,还将全面推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暑假期间,老师们也一直在磨课、备课,并全面学习国家幼儿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和新的要求。在做教学设计时,集思广益,并积极对接幼儿园,加强与幼儿园园长沟通,了解人才相关专业和技能需求。
石纪虎介绍,今年4月初,学校邀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专家团队进驻校园。教授们从师范教育历史与前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程如何设计、示范课程如何教学等方面进行培训和示范,帮助师专教师准确认知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体系,熟悉大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分配。
同时,学校还举行了多轮辅导员业务能力培训,为全体辅导员提供了借鉴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有利于促进辅导员团队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理论素养,将所观所学所感运用到日后工作中,为大学班级德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植根株洲 瞄准“特色鲜明、三湘一流、全国知名”
“重设后的株洲师专可培养出更多的教师,缓解区域内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压力,有利于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采访中,多位教育界人士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但株洲师专的发展目标绝不局限于此。石纪虎表示,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扎根基础教育、彰显师范特色。将通过科学实施“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四大战略,把学校打造成为株洲(湖南)小学和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摇篮、在职教师职业发展的培训基地、儿童教育与发展研究的智库机构,以及株洲基础教育发展成果的展示中心。
《株洲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出,要“建好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株洲振兴乡村教育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升级能力”。在长株潭一体化背景下,学校将依托湖南(株洲)职教园规模优势,立足株洲、植根地方,突出“地方性”“应用性”“师范性”, 对接“三高四新”战略,聚焦乡村基础教育需求,为全市乃至全省培养“扎根乡村、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本土化小学、幼儿教师。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学校党委负责人李涌浩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改革、砥砺前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亮点纷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专业建设与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和谐校园建设的逐步深化。
学校教师纷纷表示,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期待,做“四有”好老师,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对标一流,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特色鲜明、三湘一流、全国知名”的时代使命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