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阳童 胡志刚
9月9日,已是仲秋,茶陵县马江镇的天气有些沉闷。听闻记者下午来采访,不少村民匆匆地从家中赶到马江司法所门口早早等候,只为一同追忆一位他们共同的亲人──彭敏明。
8月29日上午8时许,在前往县城开会途中,彭敏明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前一天晚上,他还在为会议准备讲稿,准备给新同事传授基层司法工作经验,可惜的是这群“新兵”再也等不到“老司法”来讲课了……
即将年满60岁的彭敏明,是茶陵县司法局马江司法所所长,曾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株洲市“金牌人民调解员”。虽然他已离开了,但他那忠诚与信仰织就的亮色,无私与奉献书写的正气,精神与业绩汇集的追思,宛在人间。
扎根基层
勤于调解,业绩彰显能力
25岁那年,彭敏明通过招考担任火田乡(现火田镇)司法助理员,从事基层调解工作。这一干就是34年,在茶陵基层司法所长中,他干的时间最长。
34年来,小到邻里纠纷,大到医患纠纷,在他的努力调解下,总能得到妥善化解。每当调解工作遇到困难,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
2015年,彭敏明受理了马江镇红旗村一起横跨20年的堂姐弟宅基地纠纷,红旗村曾调解多次未果,只得央求“老彭”出马。
当时,好多人劝他不要管这件事,因为双方当事人都很难缠,又不讲理,但他爽快地接受了村里邀请。经过一个月奔波,他弄清了纠纷原委,经过多次协调,期间也吃闭门羹,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平息了纠纷。
这样的案例,彭敏明不知办理过多少。基层调解是苦差事,常常饿着肚皮,走烂脚皮,磨破嘴皮。34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5个乡镇,80多个行政村。他主持和参与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1360余起,平息处置群众性械斗2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0余起。经他调解的签订协议,履行率达100%,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上多次有意安排他到县司法局上班,离家近一些,但被他谢绝了。
“老彭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从事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就要到基层去,服务百姓。”彭敏明的妻子噙着热泪说。
危难时刻
冲锋在前,忠勇书写担当
“遇到难事,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这本是同事们一句善意的调侃,却成为彭敏明工作的真实写照。
今年6月,新上任马江镇政法委员的袁志明,曾与彭敏明一起在思聪街道共事过,虽然时间不长,但彭敏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街道开展难点工作攻坚,同事们都希望能和彭敏明分在一组,有他在就放心!”袁志明说,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开展计生督查。由于部分百姓对政策不理解,对前来劝导的工作人员恶言相向,甚至用武力驱赶。这样的危难时刻,彭敏明总是第一个冲出来的,“他不知帮我挡了多少拳头,这事我一辈子都记得。”
“拼命三郎”是同事们私下里对彭敏明的“爱称”。他认真工作的态度,让同事们备受尊敬。
陈志刚回忆道,2016年8月18日中午,他和彭敏明正在吃午饭,突然接到麻石村打来的电话,称村民谭某因儿子在湖口镇土桥村卫生室治病后死亡,纠集20多人去讨说法。他俩放下饭碗驱车赶赴现场。由于死者家属情绪激动,现场哭喊打闹一片。彭敏明二话没说,冲向人群,不停地劝诫,慢慢稳定群众情绪。
彭敏明的妻子回忆说,他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因公受伤。“劝也没用,他总是说我是党员,我不上前谁上前。”她说。
一心为公
无私奉献,准则影响家人
从事司法工作多年,但彭敏明操心的事不局限于司法调解,还有很多,在他看来,自己是马江镇的一员,理应为马江镇的发展出力。
马江镇党委副书记龙建平介绍,近年来,马江镇发展很快,但办公经费紧张。彭敏明悄悄地干了一件大事——追回因历史原因流失的国有企业收益。
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走门串户,理清国有企业的权属关系后,逐一上门追回,仅今年上半年就追回5万余元。马江镇机关主办公楼属于危楼,他主动参与老楼的维修设计、监工等工作;工会开展集体活动缺钱,他带头捐款……
无私奉献、公事在前的精神不仅贯穿彭敏明的一生,也影响了他的家人。
“这些年,父亲虽然回家少,但他对我们的关心却不少,经常给我们写信,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他的大儿子彭凌云说,受父亲影响,他在县民政局工作三年来,多次被评为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