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95后伢子绘制袁隆平巨幅画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宇冲。 受访者供图

    李宇冲绘制的巨幅袁隆平画像。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讯(记者/杨凌凌) 9月7日,袁隆平院士诞辰91周年的日子,如何来回忆他?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写下缅怀的诗词……株洲95后画师李宇冲和搭档历时六天两夜,创作了一幅长25.8米、宽7.57米的巨幅画像来纪念袁老。

    李宇冲是个土生土长的株洲伢子,1995年出生,3岁开始对画画产生了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

    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美术成绩,去往全球顶尖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深造。

    在漫长的学画期间,街头涂鸦艺术让李宇冲着迷。由于涂鸦的主要工具是喷罐,难以控制细节,所以即使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刚开始练习时也颇有难度。李宇冲坦言,为了练好涂鸦,他花了3年时间在纸上画。无论何时何地,灵感来了,他就拿起本子涂鸦记录。

    2016年,李宇冲回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绘画团队。

    9月7日,是袁隆平院士诞辰91周年的日子,李宇冲总想用自己的方式做点什么。

    “作为一名95后,袁爷爷一直是我最尊敬的人。我很想把我们年轻人对他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产生了创作巨幅画像纪念袁老的想法。”李宇冲说。

    应该找一个什么地方呈现这样一幅作品?李宇冲的第一想法是去袁老工作过的地方。

    今年8月,李宇冲的想法得到了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办的支持认可。东湖街道办帮助他们在袁老的试验田边找到了一个面积200多平方米、且位于十字路口的墙面,供他们绘制袁老画像。

    李宇冲绘制的主题就是袁隆平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他熬了一个通宵完成底稿。从8月31日开始,李宇冲和搭档就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

    在平地上画画,很容易掌控节奏,但如果一幅面是在墙上,需要借助登高设备,且画幅被放大了很多倍数,这就很考验画师的专业水平。

    “脑子里时刻要有画面,特别是找准颜色。”李宇冲说,因为是站在吊车上,不能及时观察作画的过程,如果起形没有找准,最后直接影响肖像呈现效果。

    天气很热,小伙子全副武装,穿长裤、戴袖套和帽子,每天在吊车上站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衣裤尽湿。李宇冲的搭档,因太劳累还中暑了。

    经过6天2夜的艰苦创作,9月6日上午,这幅长25.8米、宽7.57米的巨幅袁隆平画像绘制完成。

    这幅画写实加写意结合,画面上的大型肖像突出了袁隆平辛勤耕耘的工作状态;袁隆平手持蒲扇禾下乘凉和地球剪影等画面,体现了袁隆平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作品一经完成,就吸引了不少人围观,纷纷点赞。袁隆平的夫人邓则在看到这幅作品后评价:“画得好,画得像,远看更像!”

    看着作品被认可,李宇冲觉得辛苦是值得的,“可能有些人觉得我们这一辈年轻人没挨过饿,对袁爷爷感情不深。但我认为相反,不是我们不上心,而是很多感情我们都放在心上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