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堤升街,只剩南段(华丽服装批发大市场前)的一小片。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震 摄 今日芦淞商圈一角。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震 摄 凌晨的堤升街附近。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震 摄 堤升街南段的夜市。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震 摄
堤升街是株洲有名的老街,如今已被株洲火车站周边的那些商业大楼所淹没。原来的堤升街南接结谷街(今巨丰针织内衣广场),北止民族饭店旁。今天只能见到堤升街南段(华丽服装批发大市场前)的一小片。
堤升街的名称来自河堤。最初这里没有街,只有堤。堤升街这一片原来都是田地,因为这一带地势较低,遇到雨季,湘江水位抬高,这一片极易发生内涝,导致粮食歉收。后来,乡绅凌澍臣在这里修了一道南北走向的防水堤。
1911年1月,粤汉铁路长沙至株洲段建成,株洲第二个火车站——粤汉铁路株洲北站的位置就在堤升街北头,今株洲火车站行包房处。粤汉铁路株洲北站建成后,当地居民乘火车出行,或乘火车来这里,都要行走在这条防水堤上。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防水堤称为“堤间上”。随着建宁街、结谷街的不断兴建与完善,这条防水堤也经过加高,形成了正式的街道,取名为堤升街(意指堤升高了)。从此,由火车站到解放街,有了一条完整的路。
株洲的铁路是中国南方最早的铁路之一,对株洲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前,株洲的生猪生意和大米生意十分红火,大批外地的生猪贩子、大米贩子乘火车蜂拥而至。因此,堤升街有两大特点,一是旅馆多,二是米店多。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堤升街、结谷街进行了拓宽和路面修整,街道两边的店铺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一、两层的木板房。尽管堤升高了,路也修高了,但堤升街两边的地势还是较低,遇到下大雨河里涨水,街两边的房子大多会随之被淹没。我原来有位同事就住如今华丽服装批发大市场北边的位置,每到涨水季,他准要请假回去“搬家”,其实就是将一楼的物品搬上二楼,以免泡在水里。
我和一些小学同学凭着回忆,整理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堤升街上的一些临街店铺和单位。有回民饮食店(后改名为民族饭店,店里的甜酒很出名)、火车站米粉店、群力旅社、寄卖店、东升服装店、民政局福利工厂(包括缝纫店、竹器店、盲人按摩所等)、北方食堂、理发店、堤升街百货商店、中医院门诊部、堤升街派出所等。1951年建于堤升街北端的火车站旁边的公共厕所,现在想来,可能算得上是株洲市第一间公共厕所。
堤升街南端原来还有过一道防水大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修筑的。该防水堤为南北走向,其主要作用是在建宁港涨水时,挡住从李家坪漫过来的大水。堤下留了一个大约三尺宽的涵洞供行人通过,独轮车、板车也能勉强通行,但汽车是过不来的。考虑到汽车通行的不便之处,又不能通过拓宽涵洞来过车,最终方案是将堤的左右两侧修挖出上下坡道,小汽车便可以从坡道慢慢“爬”过挡水堤了。
堤升街给老株洲人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有洗脸摊。那时的火车都是慢车,在火车上待几天是常事,因此人们下火车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个干净脸。这种需求催生了堤升街北端的街边洗脸摊。洗脸摊非常简陋,在街边摆一条高脚长木凳,凳上放两个搪瓷脸盆,脸盆边搭一条早已不见原色的毛巾。不用招牌,不用吆喝,火车一到站,旅客一下车,生意就来了。摊主往脸盆里倒入约三分之一的水,刚下火车,一身疲惫还灰头土脸的旅客,就急不可耐地将脸埋进脸盆浸泡起来,似乎不浸泡一下,几天没洗的脸就难以洗干净。接下来是洗脸洗脖子洗手,一番清洗下来,脸盆里的清水已变成黑色。交给摊主两分钱,旅客满意地离去,下一位旅客接着来。若是需要使用肥皂,则要多一两分钱。为了节约开支,大多人只用清水洗脸即可,用肥皂算得上是“奢侈”的行为了。
相对于解放街来说,堤升街算是新街,但除了商业氛围稍逊一筹外,其热闹程度并不输解放街。因其紧邻火车站,人流量非常大,外来人口也最多。儿时和小伙伴捡香烟包装盒,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堤升街,因为许多外地人或出差或做生意,大多要经过堤升街,他们能带来不少外地产的、稀缺的香烟盒。这种烟盒与其他小伙伴交换时,是绝对的抢手货。
小时候,有许多同学都住在堤升街,因此我常去那里玩耍。那里的木板房紧连木板房,大家在破旧的木板地面上追跑时,常常伴随着“吱呀吱呀”的声响,仿佛是在伴奏一般。从这家的前门进后门出,再从那家的后门进前门出,感觉像是在穿越“迷宫”,这正是孩子们“捉迷藏”“打游击战”的理想之地。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大群孩子玩得兴起,大家闹作一团时,不慎将一位同学家的木板楼梯踩断了两块木板,同学的娭毑看到后,举着家里的大扫帚追了我们整整两条街,想来她应该是真正生气了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株洲街头要饭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火车站前坪和堤升街上,可能是因为这里人流较大,乞讨起来容易到手。6岁那年的一天,我拿着自己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跑到株洲饭店买了一个大肉包,刚开始没舍得吃,但肉包的香味一直诱惑着我,让我不停咽口水。走到堤升街口,实在忍不住了,拿出肉包轻轻咬了一小口,这时旁边突然伸出一只小脏手,抢走了我的肉包子。我追又追不上,喊又没有用,气得在路边哭了好久,才泪眼婆娑地走回家。
如今,堤升街北段早已消失在了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堤升街的南段则因为芦淞服饰商圈的发展,成为商业的黄金地段,尤其是到了晚上,这里的服装夜市成为株洲的一个标志。夜晚的霓虹灯下,成百上千个服饰摊位前,庞大的人流簇拥着前行,化作了一道靓丽的风景。